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伏邪理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运用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部分 伏邪理论的渊源及研究进展第10-19页
    1. 伏邪理论的发展源流第10-11页
    2. 伏邪的概念第11-16页
        2.1 伏邪的定义第11页
        2.2 伏邪的发生机制第11-12页
        2.3 伏邪的寒热性质第12-13页
        2.4 伏邪的致病部位第13-14页
        2.5 伏邪的致病机理第14-15页
        2.6 伏邪致病的传变及预后转归第15页
        2.7 伏邪致病的治疗原则第15-16页
    3. 伏邪理论的现代运用拓展第16-17页
    4. 小结第17-19页
第二部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现代医学研究第19-23页
    1. 定义及流行病学第19页
    2. 发病机制及病理基础第19-20页
    3. 临床表现第20页
    4. 诊断及评估标准第20-21页
    5. 治疗方法及进展第21-23页
        5.1 稳定期药物治疗第21-22页
        5.2 急性加重期药物治疗第22-23页
第三部分 伏邪理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第23-31页
    1. 肺脾肾脏气亏损为邪伏之根本第23-26页
        1.1 肺气亏损第24-25页
        1.2 肾气不足第25页
        1.3 脾气虚弱第25-26页
    2. 内外邪伏匿肺金为发病之关键第26-31页
        2.1 痰浊伏肺第27页
        2.2 瘀血伏络第27-28页
        2.3 寒邪伏肺第28-29页
        2.4 气火伏肺第29-31页
第四部分 伏邪理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证要点的认识第31-36页
    1. 辨表里第31-32页
    2. 辨虚实第32-33页
    3. 辨寒热病性第33-34页
    4. 辨病位第34-36页
第五部分 伏邪理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原则的阐发第36-39页
    1. 补益正气第36-37页
    2. 祛除实邪第37-39页
第六部分 临床验证录第39-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7页
作者简介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伤寒杂病论》发热证治规律研究
下一篇: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辨证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