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中文文摘 | 第7-12页 |
绪论 | 第12-20页 |
0.1 免疫分析法概述 | 第12页 |
0.2 免疫传感器 | 第12-13页 |
0.3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法 | 第13-15页 |
0.3.1 电位型免疫传感器 | 第13-14页 |
0.3.2 电容型免疫传感器 | 第14页 |
0.3.3 电导型免疫传感器 | 第14页 |
0.3.4 电阻型免疫传感器 | 第14-15页 |
0.3.5 电流型免疫传感器 | 第15页 |
0.4 免标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 第15-16页 |
0.4.1 免标记电流型免疫传感器 | 第16页 |
0.5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研究应用 | 第16-18页 |
0.5.1 碳纳米材料 | 第16-17页 |
0.5.2 金属纳米材料 | 第17-18页 |
0.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一章 以芦丁作为电化学活性探针构建免标记型双酚A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 第20-32页 |
1.1 引言 | 第20-21页 |
1.2 实验部分 | 第21-23页 |
1.2.1 试剂与药品 | 第21页 |
1.2.2 仪器 | 第21-22页 |
1.2.3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纯化 | 第22页 |
1.2.4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 第22页 |
1.2.5 电化学分析检测 | 第22页 |
1.2.6 实际样品的制备 | 第22-23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23-30页 |
1.3.1 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表征 | 第23-26页 |
1.3.2 分析条件的优化 | 第26-27页 |
1.3.3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双酚A | 第27-28页 |
1.3.4 选择性实验 | 第28-29页 |
1.3.5 重现性及稳定性实验 | 第29页 |
1.3.6 实际样品分析 | 第29-30页 |
1.4 结论 | 第30-32页 |
第二章 以绿原酸作为电化学活性探针构建免标记型双酚A化学免疫传感器 | 第32-42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33页 |
2.2.2 AB-CS-Au复合物的制备 | 第33页 |
2.2.3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33-34页 |
2.2.4 双酚A的检测 | 第34页 |
2.2.5 样品处理 | 第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1页 |
2.3.1 电化学表征 | 第34-37页 |
2.3.2 分析条件的优化 | 第37-38页 |
2.3.3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 第38-39页 |
2.3.4 重现性、选择性及稳定性 | 第39-40页 |
2.3.5 实际样品检测 | 第40-41页 |
2.4 结论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免标记型沙丁胺醇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 第42-52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3.2.1 试剂与药品 | 第43页 |
3.2.2 仪器 | 第43-44页 |
3.2.3 多壁碳纳米管的纯化 | 第44页 |
3.2.4 多壁碳纳米管-铂-Nafion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4页 |
3.2.5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 | 第44页 |
3.2.6 沙丁胺醇的检测 | 第44页 |
3.2.7 实际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44-4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3.3.1 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表征 | 第45-48页 |
3.3.2 分析条件的优化 | 第48页 |
3.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8-49页 |
3.3.4 选择性、重现性及稳定性 | 第49-50页 |
3.3.5 实际样品分析 | 第50-51页 |
3.4 结论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