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风险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3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 论文结构安排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互联网金融六大发展模式 | 第13-31页 |
2.1 第三方支付 | 第13-16页 |
2.1.1 模式特点 | 第13-16页 |
2.1.2 发展趋势 | 第16页 |
2.2 P2P网贷 | 第16-19页 |
2.2.1 模式特点 | 第16-18页 |
2.2.2 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2.3 大数据金融 | 第19-22页 |
2.3.1 模式特点 | 第19-22页 |
2.3.2 发展趋势 | 第22页 |
2.4 众筹 | 第22-26页 |
2.4.1 模式特点 | 第22-24页 |
2.4.2 发展趋势 | 第24-26页 |
2.5 信息化金融机构 | 第26-29页 |
2.5.1 模式特点 | 第26-27页 |
2.5.2 发展趋势 | 第27-29页 |
2.6 互联网金融门户 | 第29-31页 |
2.6.1 模式特点 | 第29-30页 |
2.6.2 发展趋势 | 第30-31页 |
第3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 | 第31-39页 |
3.1 风险产生原因 | 第31-32页 |
3.2 主要风险类型 | 第32-38页 |
3.2.1 行业战略风险 | 第32-33页 |
3.2.2 平台技术风险 | 第33-34页 |
3.2.3 平台操作风险 | 第34-35页 |
3.2.4 信用体系风险 | 第35-36页 |
3.2.5 平台流动性风险 | 第36-37页 |
3.2.6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 第37-38页 |
3.3 风险产生的危害 | 第38-39页 |
第4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 第39-43页 |
4.1 加强平台软硬件建设 | 第39-40页 |
4.2 建立平台信用管理体系 | 第40-41页 |
4.3 加强平台流动性管理 | 第41-42页 |
4.4 推动行业之间的互助合作 | 第42-43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3-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