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12-15页 |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分析 | 第15-22页 |
| 第一节 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内涵、发展及功能 | 第15-17页 |
| 一、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内涵 | 第15页 |
| 二、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展 | 第15页 |
| 三、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 | 第15-17页 |
| 第二节 我国引入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价值 | 第17-20页 |
| 一、专利侵权的特殊性 | 第17页 |
| 二、我国当前专利侵权赔偿制度之现状 | 第17-18页 |
| 三、当前专利侵权赔偿制度赔偿不足 | 第18-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我国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及赔偿金额计算 | 第22-34页 |
| 第一节 适用条件的限制 | 第22-26页 |
| 一、适用程序要件 | 第22-23页 |
| 二、主观过错要件 | 第23-24页 |
| 三、主观过错认定标准 | 第24-25页 |
| 四、客观要件 | 第25-26页 |
| 第二节 惩罚性赔偿金的确定 | 第26-32页 |
| 一、实际损失的确定 | 第26-28页 |
| 二、侵权获利的确定 | 第28-29页 |
| 三、专利使用费的合理倍数的确定 | 第29-30页 |
| 四、法定赔偿与惩罚性赔偿 | 第30-31页 |
| 五、适用倍数的确定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我国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未来司法实践潜在问题 | 第34-40页 |
| 第一节 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举证问题 | 第34-36页 |
| 一、证据制度缺陷导致适用难题 | 第34页 |
| 二、构建证据开示制度 | 第34-36页 |
| 第二节 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适用问题 | 第36-38页 |
| 一、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原则 | 第36-37页 |
| 二、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排除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我国构建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议 | 第40-43页 |
| 第一节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68条的建议 | 第40-41页 |
| 一、将“恶意”侵权作为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前提 | 第40页 |
| 二、将法定赔偿确定为惩罚性赔偿的计算基数 | 第40页 |
| 三、将惩罚性赔偿确定为强制使用条款 | 第40-41页 |
| 第二节 与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相关立法建议 | 第41-42页 |
| 一、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完善专利许可费的合理倍数确定 | 第41页 |
| 二、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确定惩罚性赔偿倍数确定依据 | 第41页 |
| 三、建立专利侵权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