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选题背景 | 第8-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0-12页 |
2.文献评述 | 第12-13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创新点 | 第15-16页 |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第16-30页 |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风险 | 第16-26页 |
1.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风险的概念 | 第16-19页 |
2.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特征 | 第19-20页 |
3.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风险的分类 | 第20-25页 |
4.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作用 | 第25-26页 |
(二)相关理论 | 第26-30页 |
1.风险管理理论 | 第26-27页 |
2.金融监管理论 | 第27-28页 |
3.互联网网络治理理论 | 第28-30页 |
二、我国及四川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风险现状分析 | 第30-42页 |
(一)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30-34页 |
1.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外部环境 | 第30-31页 |
2.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经营现状 | 第31-34页 |
3.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 | 第34页 |
(二)四川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 | 第34-39页 |
1.四川金融行业介绍 | 第34-35页 |
2.四川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中P2P型企业情况分析 | 第35-37页 |
3.四川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主要运营模式 | 第37-39页 |
(三)四川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监管的现状 | 第39-42页 |
1.四川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机构现状 | 第39页 |
2.四川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体系现状 | 第39-42页 |
三、四川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风险评价 | 第42-58页 |
(一)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 第42-53页 |
1.风险识别与框架建立 | 第42-44页 |
2.层次分析法权重赋值 | 第44-48页 |
3.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分析 | 第48-51页 |
4.评估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二)四川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风险评估 | 第53-55页 |
1.四川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单项风险分析 | 第53-54页 |
2.四川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风险加权分析 | 第54-55页 |
(三)四川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风险阐释 | 第55-58页 |
四、四川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风险的政府管控对策 | 第58-67页 |
(一)四川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防范 | 第58-63页 |
1.建立明晰可视的制度架构 | 第58-60页 |
2.协调多级联动的监管体系 | 第60页 |
3.维护稳定有效的市场秩序 | 第60-62页 |
4.建设市场参与的防控能力 | 第62-63页 |
(二)四川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处置 | 第63-67页 |
1.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安定为目的 | 第63页 |
2.有效保护投资人及消费者权益为条件 | 第63-64页 |
3.有机结合依法处置和分类处置为原则 | 第64-65页 |
4.合理运用多样化和多层次方法为手段 | 第65-66页 |
5.强化完善制度监管和追究制度为保障 | 第66-67页 |
五、结论与启示 | 第67-69页 |
(一)结论 | 第67-68页 |
(二)启示 | 第68-6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1 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风险 评价指标权重表 | 第72-73页 |
附录2 四川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风险 评价指标评分表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