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福六岭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3页 |
1.1.1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工作区概况 | 第13-18页 |
1.2.1 工作区交通位置 | 第13-15页 |
1.2.2 矿区勘探研究史 | 第15-18页 |
1.3 完成工作量 | 第18-19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9-23页 |
2.1 地层 | 第20页 |
2.2 构造 | 第20页 |
2.3 岩浆岩 | 第20-21页 |
2.4 区域化探异常 | 第21-23页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3-37页 |
3.1 矿区地层及构造 | 第23-25页 |
3.1.1 地层 | 第23-24页 |
3.1.2 构造 | 第24-25页 |
3.2 矿体规模及产状 | 第25-30页 |
3.2.1 六梅矿体 | 第25-28页 |
3.2.2 六九顶矿体 | 第28-30页 |
3.3 围岩蚀变 | 第30-31页 |
3.4 矿石特征 | 第31-37页 |
3.4.1 矿石化学成分 | 第31-33页 |
3.4.2 矿石矿物组成 | 第33-34页 |
3.4.3 脉石矿物 | 第34-35页 |
3.4.4 矿石结构 | 第35-36页 |
3.4.5 矿石的构造 | 第36-37页 |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37-43页 |
4.1 样品采集与测试 | 第37-38页 |
4.2 矿床元素组合特征 | 第38-39页 |
4.2.1 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4.2.2 聚类分析 | 第39页 |
4.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9-43页 |
4.3.1 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 第40-41页 |
4.3.2 稀土元素配分模型 | 第41-43页 |
第5章 原生晕分带特征与深部找矿预测 | 第43-51页 |
5.1 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 | 第43-46页 |
5.2 原生晕特征 | 第46-51页 |
5.2.1 金矿叠加成矿成晕特点 | 第46-48页 |
5.2.2 矿床叠加晕模式及深部预测 | 第48-5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