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透明角膜切口构型及波前像差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英文缩略语 | 第13-14页 |
| 前言 | 第14-16页 |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5-16页 |
| 一、不同角度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构型分析 | 第16-25页 |
| ·对象和方法 | 第16-19页 |
| ·一般资料 | 第16页 |
| ·手术方法 | 第16页 |
| ·术后检查和AS-OCT测量 | 第16-18页 |
| ·观察项 | 第18-19页 |
| ·统计方法 | 第19页 |
| ·结果 | 第19-21页 |
| ·超声能量和术后眼压 | 第19-20页 |
| ·切口处角膜厚度 | 第20页 |
| ·切口长度 | 第20页 |
| ·切口未愈合长度的比例 | 第20-21页 |
| ·切口内外口哆开及后弹力层脱离 | 第21页 |
| ·讨论 | 第21-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二、不同核分级白内障术后透明角膜切口构型分析 | 第25-38页 |
| ·对象和方法 | 第25-28页 |
|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 ·手术方法 | 第25页 |
| ·术后一般检查及AS-OCT检查 | 第25-27页 |
| ·观察项 | 第27-28页 |
| ·统计方法 | 第28页 |
| ·结果 | 第28-33页 |
| ·超声乳化参数、术后IOP及Seidel试验 | 第28-29页 |
| ·角膜厚度 | 第29-31页 |
| ·切口构型 | 第31-33页 |
| ·讨论 | 第33-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三、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构型及角膜波前像差分析 | 第38-51页 |
| ·对象和方法 | 第38-42页 |
| ·一般资料 | 第38页 |
| ·手术方法 | 第38页 |
| ·术后检查及AS-OCT测量 | 第38-39页 |
| ·角膜波前像差测量 | 第39-41页 |
| ·观察项 | 第41-42页 |
| ·统计方法 | 第42页 |
| ·结果 | 第42-47页 |
| ·切口处角膜厚度、长度及角度 | 第42页 |
| ·切口哆开、水疱及后弹力层脱离 | 第42页 |
| ·术后屈光的改变 | 第42-46页 |
| ·术后角膜波前像差 | 第46-47页 |
| ·讨论 | 第47-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7-58页 |
| 综述 | 第58-74页 |
| 白内障视觉质量的研究进展 | 第58-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