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15-20页 |
2.1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2.1.1 种养环节大量使用农药等化学药物 | 第15页 |
2.1.2 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河流 | 第15-16页 |
2.1.3 加工环节违法使用劣质食材或添加剂 | 第16-17页 |
2.1.4 包装储运环节违法使用化学物质 | 第17页 |
2.1.5 销售过期食品 | 第17页 |
2.2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原因 | 第17-20页 |
2.2.1 食品生产经营者具有贪利性 | 第17-18页 |
2.2.2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不力 | 第18-20页 |
第3章 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必要性 | 第20-25页 |
3.1 食品安全民法保护的不足 | 第20-21页 |
3.1.1 食品安全的民法保护 | 第20页 |
3.1.2 食品安全民法保护的不足 | 第20-21页 |
3.2 食品安全行政法保护的不足 | 第21-23页 |
3.2.1 食品安全的行政法保护 | 第21-22页 |
3.2.2 食品安全行政法保护的不足 | 第22-23页 |
3.3 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优点 | 第23-25页 |
3.3.1 刑法的特性 | 第23-24页 |
3.3.2 刑法的功能 | 第24-25页 |
第4章 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现状和不足 | 第25-33页 |
4.1 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现状 | 第25-28页 |
4.1.1 生产经营类犯罪 | 第25-26页 |
4.1.2 非法经营类犯罪 | 第26页 |
4.1.3 食品安全监管类犯罪 | 第26-28页 |
4.2 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不足 | 第28-33页 |
4.2.1 法律之间的衔接不紧 | 第28-29页 |
4.2.2 法律规定存在漏洞 | 第29-30页 |
4.2.3 食品安全犯罪归类不当 | 第30-31页 |
4.2.4 刑罚和定罪设置上的不足 | 第31-33页 |
第5章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制度的完善 | 第33-39页 |
5.1 食品安全犯罪规范的完善 | 第33-35页 |
5.1.1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间的衔接 | 第33-34页 |
5.1.2 完善食品安全犯罪构成要件 | 第34-35页 |
5.1.3 取消危险犯立法方式 | 第35页 |
5.2 食品安全犯罪刑罚制度的完善 | 第35-37页 |
5.2.1 完善财产刑 | 第35-36页 |
5.2.2 增加资格刑 | 第36-37页 |
5.3 其他配套制度的完善 | 第37-39页 |
5.3.1 食品安全犯罪归类的完善 | 第37-38页 |
5.3.2 提高食品安全犯罪移送效率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