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导言 | 第10-11页 |
1.2 生物制氢工艺 | 第11-12页 |
1.2.1 利用藻类和蓝藻进行水的生物光解制氢 | 第11页 |
1.2.2 利用光合成细菌进行有机物的光分解制氢 | 第11页 |
1.2.3 有机物厌氧发酵产氢 | 第11-12页 |
1.3 产氢发酵反应器 | 第12-14页 |
1.4 接种污泥的预处理 | 第14-16页 |
1.5 课题背景 | 第16-18页 |
1.5.1 课题的来源 | 第16页 |
1.5.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5.3 实验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18-23页 |
2.1 实验装置与材料 | 第18-20页 |
2.1.1 实验装置与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2.1.2 接种污泥 | 第19页 |
2.1.3 实验底物与试剂 | 第19-20页 |
2.2 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20-23页 |
2.2.1 糖含量的测定 | 第20-22页 |
2.2.2 挥发性悬浮物 VSS 的测定 | 第22页 |
2.2.3 含氢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2.4 沉降比的测定 | 第22-23页 |
第3章 连续流搅拌反应器的启动运行 | 第23-33页 |
3.1 CSTR 的启动与运行参数控制 | 第23页 |
3.2 反应器运行阶段 COD 的变化规律 | 第23-24页 |
3.3 反应器运行阶段 pH 值的变化 | 第24-25页 |
3.4 反应器运行阶段生物量的变化 | 第25-26页 |
3.5 反应器运行阶段产气量和产氢量的变化情况 | 第26-27页 |
3.6 反应器运行阶段糖利用率的变化情况 | 第27-28页 |
3.7 经驯化后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情况 | 第28页 |
3.8 厌氧发酵产氢菌的分离筛选 | 第28-32页 |
3.8.1 Hungate 厌氧滚管技术 | 第28-31页 |
3.8.2 产氢菌种的富集筛选过程 | 第31页 |
3.8.3 污泥菌浊液制备 | 第31页 |
3.8.4 菌株的分离筛选 | 第31-32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活性污泥产氢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40页 |
4.1 温度和铁离子对产氢效能的影响 | 第33-36页 |
4.1.1 温度和铁离子对产氢量和含氢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4.1.2 温度和铁离子对生物量和 pH 值的影响 | 第34-36页 |
4.2 外源添加乙醇和有机酸对产氢效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1 外源添加乙醇和有机酸对葡萄糖降解率的抑制作用 | 第36页 |
4.2.2 外源添加乙醇和有机酸对产氢量的抑制作用 | 第36-37页 |
4.3 接种污泥的预处理对产氢效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