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表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前言 | 第16-21页 |
1.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与交感神经活动强弱之因果关系 | 第16-17页 |
2.心血管控制中枢对心血管活动的调控机制 | 第17-18页 |
3.中枢小胶质细胞可能参与心血管疾病发生 | 第18页 |
4.炎症反应与心血管疾病发生 | 第18页 |
5.嚼呤受体生理特性与炎症反应 | 第18-19页 |
6.本课题的科学设想 | 第19-2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1-43页 |
1. 材料 | 第21-28页 |
1.1 实验动物及一般处理 | 第21页 |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1-22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22-24页 |
1.4 常用试剂的配制与处理 | 第24-28页 |
2. 方法 | 第28-42页 |
2.1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制备 | 第28-29页 |
2.2 血流动力学和心肌力学指标测定 | 第29页 |
2.3 心肌组织TTC染色 | 第29-30页 |
2.4 心肌组织形态学切片制作 | 第30页 |
2.5 下丘脑室旁核组织摘取与IL-1β和TNF-α浓度的测量 | 第30-31页 |
2.6 大鼠脑组织取材及标本处理 | 第31页 |
2.7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第31-33页 |
2.8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 第33-36页 |
2.9 PVN区Iba-1与P2X_7受体表达的激光共聚焦检测 | 第36-37页 |
2.10 RT-PCR检测PVN区P2X_7、IL-1β和TNF-α mRNA表达 | 第37-40页 |
2.11 PVN区神经递质ATP的测定 | 第40页 |
2.12 中枢核团PVN微量注射 | 第40-42页 |
2.13 脑片中性红染色步骤 | 第42页 |
3. 实验数据统计学处理 | 第42-43页 |
结果 | 第43-60页 |
1.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的制备与梗死心肌病理学检测 | 第43-45页 |
1.1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制备 | 第43-44页 |
1.2 梗死心肌的病理学检测 | 第44-45页 |
2. AMI大鼠PVN区P2X_7受体表达的变化与定位 | 第45-48页 |
2.1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诱导PVN区P2X_7受体蛋白表达的改变 | 第45-46页 |
2.2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诱导PVN区ATP释放量的改变 | 第46-47页 |
2.3 P2X_7与Iba-1在PVN区的共表达 | 第47-48页 |
3. PVN区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的变化 | 第48-51页 |
3.1 P2X_7对心肌梗死大鼠PVN内IL-1β和TNF-α蛋白与mRNA的影响 | 第48-50页 |
3.2 P2X_7对心肌梗死大鼠PVN内IL-1β和TNF-α蛋白浓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4. P2X_7对心肌梗死大鼠PVN区P65-NF-κB和Caspase-1表达的影响 | 第51-53页 |
4.1 P2X_7对心肌梗死大鼠PVN区P65-NF-κB表达的影响 | 第51-52页 |
4.2 P2X-7对心肌梗死大鼠PVN区Caspase-1表达的影响 | 第52-53页 |
5. P2X_7对心肌梗死大鼠PVN区OT和VP能神经元表达的影响 | 第53-57页 |
5.1 P2X_7对心肌梗死大鼠PVN区神经元激活情况的影响 | 第53-55页 |
5.2 P2X-7对心肌梗死大鼠PVN区OT能神经元表达的影响 | 第55-56页 |
5.3 P2X_7对心肌梗死大鼠PVN区VP能神经元表达的影响 | 第56-57页 |
6. PVN区P2X-7受体对AMI大鼠HRV及RSNA的影响 | 第57-58页 |
6.1 PVN区P2X_7受体对HRV的影响 | 第57页 |
6.2 PVN区P2X_7受体对RSNA的影响 | 第57-58页 |
7. PVN区P2X_7受体对AMI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第58-60页 |
讨论 | 第60-65页 |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的制备与完善 | 第60页 |
2. 心肌梗死大鼠PVN内P2X_7受体与ATP的相互诱导关系及相关机制 | 第60-62页 |
3. P2X_7受体调控急性心肌梗死大鼠PVN内炎症反应 | 第62-63页 |
4. P2X_7受体通过OT与VP能神经元调控心肌梗死损伤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综述 | 第7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录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