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冀东油田高孔高渗油藏大孔道识别与封堵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大孔道的成因及特征第9-10页
    1.2 大孔道识别方法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井间示踪剂监测方法第10-11页
        1.2.2 试井方法第11-12页
        1.2.3 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第12-13页
        1.2.4 油藏工程综合方法第13-14页
    1.3 大孔道封堵体系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1 无机颗粒类体系第14-15页
        1.3.2 有机聚合物类体系第15-16页
        1.3.3 无机/有机复合类体系第16-17页
        1.3.4 大孔道封堵治理思路第17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页
    1.5 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高浅北区 G104-5 区块试验区大孔道识别第19-44页
    2.1 高浅北区 G104-5 区块试验区大孔道定性识别第19-31页
        2.1.1 地质特征第19-22页
        2.1.2 见聚与出砂情况第22页
        2.1.3 吸水剖面第22-23页
        2.1.4 概算法第23-26页
        2.1.5 WI 指数第26-27页
        2.1.6 示踪剂检测第27页
        2.1.7 测井资料第27-29页
        2.1.8 综合打分第29-31页
    2.2 大孔道定量识别方法深入研究第31页
    2.3 无因次压降曲线法大孔道定量识别第31-37页
        2.3.1 计算方法第31-32页
        2.3.2 实例应用及结果分析第32-36页
        2.3.3 结果第36-37页
    2.4 管流模型概算法大孔道定量识别第37-42页
        2.4.1 计算方法第37-40页
        2.4.2 实例应用及结果分析第40-41页
        2.4.3 结果第41-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三章 预堵段塞及封口段塞配方优选及性能评价第44-59页
    3.1 实验材料第44页
    3.2 粘土/水泥体系第44-51页
        3.2.1 粒度分布第44-45页
        3.2.2 分散性能第45-46页
        3.2.3 粘度第46-47页
        3.2.4 固化强度及固化时间第47-49页
        3.2.5 封堵能力第49-50页
        3.2.6 注入性能第50-51页
    3.3 无机铬冻胶体系第51-57页
        3.3.1 成冻性能评价第51-53页
        3.3.2 封堵能力第53-54页
        3.3.3 稳定性能第54-56页
        3.3.4 耐冲刷性能第56-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主封堵段塞的配方优选与性能评价第59-76页
    4.1 实验材料第59页
    4.2 有机铬冻胶体系第59-62页
        4.2.1 成冻性能评价第59-61页
        4.2.2 封堵能力第61页
        4.2.3 稳定性能第61-62页
        4.2.4 耐冲刷性能评价第62页
    4.3 预交联凝胶体膨颗粒体系第62-65页
        4.3.1 温度对膨胀性能的影响第63-64页
        4.3.2 矿化度对膨胀性能的影响第64页
        4.3.3 压力对膨胀性能的影响第64-65页
    4.4 颗粒填充胶体系第65-72页
        4.4.1 钙土在水中的分散性能第65-66页
        4.4.2 钙土在聚合物溶液中的分散性能第66-68页
        4.4.3 成胶性能评价第68-72页
        4.4.4 热稳定性第72页
    4.5 WT 交联体系第72-75页
        4.5.1 交联剂浓度对成胶性能的影响第73页
        4.5.2 助剂浓度对成胶性能的影响第73-74页
        4.5.3 聚合物浓度对成胶性能的影响第74页
        4.5.4 热稳定性第74-75页
    4.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大孔道封堵物模实验第76-87页
    5.1 物理模型的选择第76-77页
    5.2 实验材料第77页
    5.3 实验方法第77-78页
    5.4 实验结果第78-86页
    5.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结论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泡沫压裂液体系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