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1.1 智能电网技术及智能变压器 | 第8-11页 |
| 1.1.1 智能电网技术 | 第8-10页 |
| 1.1.2 智能变压器的概念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 1.2 变压器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变压器状态监测系统的理论分析及方案设计 | 第14-26页 |
| 2.1 引言 | 第14-15页 |
| 2.2 基本运行参数的测量 | 第15-20页 |
| 2.2.1 三相电压有效值和负荷电流有效值的测量计算 | 第15-16页 |
| 2.2.2 电网频率的测量 | 第16页 |
| 2.2.3 介质损耗角的测量计算 | 第16-20页 |
| 2.2.4 功率因数的计算 | 第20页 |
| 2.2.5 谐波及谐波畸变率的计算 | 第20页 |
| 2.3 变压器状态监测系统的测量项目及技术要求 | 第20-21页 |
| 2.4 变压器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的方案设计 | 第21-23页 |
| 2.4.1 采样方法的选择 | 第21-22页 |
| 2.4.2 采样芯片的选型 | 第22-23页 |
| 2.5 协处理器模块的选型 | 第23页 |
| 2.6 主处理器模块及操作系统的选型 | 第23-24页 |
| 2.7 整体系统通讯架构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变压器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6-35页 |
| 3.1 DSP+ARM 的双核处理器系统架构 | 第26-27页 |
| 3.2 监测信号的引入及模块化设计 | 第27-30页 |
| 3.2.1 运行电压、负荷电流信号的引入 | 第27-28页 |
| 3.2.2 电网频率信号的引入 | 第28-29页 |
| 3.2.3 模拟量信号的引入 | 第29-30页 |
| 3.2.4 开关量信号的引入 | 第30页 |
| 3.3 CPLD 与 DSP 的接口电路设计 | 第30-31页 |
| 3.4 主处理器存储器硬件接口设计 | 第31页 |
| 3.5 其他模块设计 | 第31-33页 |
| 3.5.1 系统电源设计 | 第31-32页 |
| 3.5.2 DSP+ARM 双机通讯接口电路和协议设计 | 第32页 |
| 3.5.3 以太网通讯单元的设计 | 第32-33页 |
| 3.6 抗干扰设计 | 第33-34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变压器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35-46页 |
| 4.1 概述 | 第35页 |
| 4.2 DSP 协处理器单元软件设计 | 第35-38页 |
| 4.2.1 DSP 协处理器软件功能 | 第35页 |
| 4.2.2 信号采集部分软件设计 | 第35-36页 |
| 4.2.3 A/D 芯片的采样控制软件设计 | 第36-37页 |
| 4.2.4 数据处理软件设计 | 第37-38页 |
| 4.3 ARM 主处理器单元软件设计和嵌入式 Linux 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 第38-39页 |
| 4.4 启动代码移植 | 第39-40页 |
| 4.5 内核编译 | 第40-41页 |
| 4.6 驱动程序开发 | 第41-42页 |
| 4.7 主要数据结构设计 | 第42-44页 |
| 4.8 主要程序结构设计 | 第44-45页 |
| 4.9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实验室模拟运行实验及分析 | 第46-51页 |
| 5.1 模拟实验环境 | 第46页 |
| 5.2 模拟实验结果及误差对比 | 第46-50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