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 选题的意义和背景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三、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我国信访制度的基本理论与历史沿革 | 第18-30页 |
第一节 信访与信访制度的涵义及功能 | 第18-22页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信访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第22-30页 |
一、 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创建期(1949年-1957年) | 第23-24页 |
二、 信访制度的调整与破坏期(1957年-1976年) | 第24-25页 |
三、 信访制度的恢复与重建期(1976年-1982年) | 第25-26页 |
四、 信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期(1982年-2001年) | 第26-28页 |
五、 信访制度发展的新阶段(2001年至今)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目前我国信访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 第30-43页 |
第一节 目前信访制度面临的困境 | 第30-34页 |
一、 信访总量高而解决率低 | 第31-32页 |
二、 非制度化信访事件多 | 第32页 |
三、 基层政府信访维稳难 | 第32-33页 |
四、 信访寻租问题凸显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中国信访制度陷入困境的原因探究 | 第34-43页 |
一、 背景原因: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 | 第34-36页 |
二、 客观原因:设计性缺陷 | 第36-40页 |
三、 主观原因:传统社会评价体系影响深远 | 第40-43页 |
第三章 改革中国信访制度,走出信访困境 | 第43-55页 |
第一节 国外经验 | 第43-46页 |
一、 瑞典的申诉专员制度 | 第43-44页 |
二、 法国的调解员制度 | 第44-45页 |
三、 韩国的民愿委员会制度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国内探索 | 第46-49页 |
一、 “阳光信访” | 第46-47页 |
二、 “沈阳经验” | 第47-48页 |
三、 “大综管” | 第48-49页 |
第三节 立足现实,创新改革 | 第49-55页 |
一、 重构信访体系框架 | 第50页 |
二、 完善信访制度立法 | 第50-51页 |
三、 改革信访工作考核机制 | 第51-52页 |
四、 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 | 第52-53页 |
五、 完善配套运行机制 | 第53-54页 |
六、 提高信访工作人员水平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