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道家论文--庄子(庄周,公元前369~前286年)论文

庄子心性论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0-20页
第一章 庄子心性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第20-30页
    第一节 社会背景第20-25页
        一、 政治动荡与礼乐崩坏第20-22页
        二、 “士”阶层的崛起第22-25页
    第二节 思想背景第25-30页
        一、 战国百家争鸣第25-26页
        二、 继承发展老子思想第26-30页
第二章 庄子心性论之理论根据:自然观与人性论第30-47页
    第一节 “通天下一气”的自然观第30-36页
        一、 庄子之“道论”第30-33页
        二、 庄子之“气论”第33-36页
    第二节 自然素朴的人性论第36-40页
        一、 庄子人性论的核心范畴:道、德、性第36-38页
        二、 庄子人性论的本质:去伪归真第38-40页
    第三节 “道通为一”与“以道观之”的认识方法对于理解庄子人性论的意义第40-43页
    第四节 人性论与心性论第43-47页
第三章 庄子心性论之具体展开:情、心、性、命第47-65页
    第一节 情:以理化情第47-51页
    第二节 心:用心若镜第51-56页
    第三节 性:法天贵真第56-59页
    第四节 命:安之若命第59-65页
第四章 心性论的自由境界:逍遥第65-75页
    第一节 心性自由的理想人格:真人(至人、神人、圣人)第65-68页
        一、 真人之内涵第65-66页
        二、 真人之特征第66-68页
    第二节 人生困境与精神自由第68-71页
    第三节 至德之世与逍遥之境第71-75页
第五章 破除心性藩篱与通向逍遥之境第75-90页
    第一节 心性的藩篱(知与情)第75-79页
        一、 心性的藩篱之知第75-77页
        二、 心性的藩篱之情第77-79页
    第二节 破除心性藩篱的方法:“齐物”与“丧我”第79-83页
    第三节 通向逍遥之境的心性修养工夫第83-90页
        一、 坐忘与心斋第83-87页
        二、 见独能化第87-90页
结语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致谢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徐乾学学术思想研究
下一篇:长沙市创意产业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