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2 连作障碍形成的机制及对作物的影响 | 第9-18页 |
1.2.1 连作障碍形成的机制 | 第9-11页 |
1.2.1.1 自毒作用 | 第10页 |
1.2.1.2 土传病虫害加剧 | 第10-11页 |
1.2.1.3 土壤次生盐渍化 | 第11页 |
1.2.2 连作障碍对作物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2.1 连作障碍影响作物形态和生理特性 | 第11-12页 |
1.2.2.2 连作障碍影响作物产品和产量 | 第12页 |
1.2.3 连作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3.1 土壤板结,土壤酶活性下降 | 第12页 |
1.2.3.2 土壤次生盐渍化 | 第12页 |
1.2.3.3 土壤酸化 | 第12页 |
1.2.3.4 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明显、养分失衡 | 第12-13页 |
1.2.4 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 | 第13页 |
1.2.5 化感作用与连作障碍 | 第13-14页 |
1.2.6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主要的防治措施 | 第14-16页 |
1.2.6.1 轮作和间套作 | 第14页 |
1.2.6.2 选用抗病品种、砧木嫁接技术 | 第14-15页 |
1.2.6.3 无土栽培 | 第15页 |
1.2.6.4 合理的土壤管理 | 第15-16页 |
1.2.6.5 生物防治 | 第16页 |
1.2.6.7 客土法 | 第16页 |
1.2.7 展望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2.1 试验场地 | 第18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9-21页 |
2.4.1 番茄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 | 第19页 |
2.4.2 根际土壤土壤环境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19-20页 |
2.4.2.1 土壤酶的测定 | 第19页 |
2.4.2.2 微生物区系和生理菌群数量的测定 | 第19-20页 |
2.4.3 番茄产量测定 | 第20页 |
2.4.4 果实品质的测定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1-31页 |
3.1 不同作物间作对连作番茄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21-22页 |
3.1.1 对连作番茄株高的影响 | 第21页 |
3.1.2 对连作番茄茎粗的影响 | 第21-22页 |
3.2 不同套作方式对连作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22-23页 |
3.2.1 对产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3.2.2 对品质的影响 | 第23页 |
3.3 不同套作方式对连作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3-31页 |
3.3.1 不同套作方式对土壤酶的影响 | 第23-26页 |
3.3.1.1 不同套作方式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23-24页 |
3.3.1.2 不同套作方式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3.3.1.3 不同套作方式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1.4 不同套作方式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第26页 |
3.3.2 不同套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26-31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31-34页 |
4.1 讨论 | 第31-32页 |
4.1.1 套作对连作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31页 |
4.1.2 套作对连作番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4.1.3 套作对连作番茄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的影响 | 第32页 |
4.2 结论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