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膦酸/磺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21页
    1.1 引论第9页
    1.2 配位聚合物第9-16页
        1.2.1 配位聚合物的研究进展第9-10页
        1.2.2 配位聚合物的分类第10-16页
            1.2.1.1 按骨架结构分类第10页
            1.2.1.2 按有机配体分类第10-12页
            1.2.1.3 按性能进行分类第12-16页
        1.2.3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第16页
    1.3 膦酸和磺酸类配位聚合物的研究概况第16-20页
        1.3.1 膦酸类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第16-19页
        1.3.2 磺酸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第19-20页
    1.4 选题依据第20-2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1-28页
    2.1 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第21-23页
        2.1.1 实验方法和思路第21页
        2.1.2 主要实验试剂第21-22页
        2.1.3 2-氧乙酸基-5-磺酸基苯甲酸的制备第22-23页
        2.1.4 膦酸、磺酸配合物的合成第23页
    2.2 金属配合物的表征第23页
    2.3 单晶结构分析第23-28页
第三章 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构筑的配合物第28-60页
    3.1 实验部分第28-31页
        3.1.1 主要试剂第28页
        3.1.2 配合物的合成第28-31页
            3.1.2.1 [Co_3(H_6L~1)_3(H_2O)_2]·2H_2O(1)的合成第28页
            3.1.2.2 [Cu_3(H_2L~1)(H_2O)_2]·H_2O(2)的合成第28-29页
            3.1.2.3 [Zn_2(H_4L~1)]·2H_2O(3)的合成第29页
            3.1.2.4 Zn_2(H_4L~1)(4)的合成第29页
            3.1.2.5 Pb_2(H_4L~1)(H_2O)(5)的合成第29-30页
            3.1.2.6 [Mn(H_6L~1)(H_2O)]·H_2O(6)的合成第30页
            3.1.2.7 [Cd(H_6L~1)(H_2O)]·H_2O(7)的合成第30页
            3.1.2.8 [Ca(H_6L~1)(H_2O)]·H_2O(8)的合成第30-31页
            3.1.2.9 Cd_2(H_6L~1)_2(H_2O)_2(9)的合成第31页
            3.1.2.10 [Sr(H_7L~1)(H_2O)_2(OH)]·H_2O(10)的合成第31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1-55页
        3.2.1 配合物[Co_3(H_6L~1)_3(H_2O)_2]·2H_2O(1)的晶体结构第31-34页
        3.2.2 配合物[Cu_3(H_2L~1)(H_2O)_2]·H_2O(2)的晶体结构第34-36页
        3.2.3 配合物[Zn_2(H_4L~1)]·2H_2O(3)的晶体结构第36-39页
        3.2.4 配合物Zn_2(H_4L~1)(4)的晶体结构第39-41页
        3.2.5 配合物Pb2(H_4L~1)(H_2O)(5)的晶体结构第41-44页
        3.2.6 配合物[M(H_6L~1)(H_2O)]·H_2O(M=Mn(6),Cd(7),Ca(8))的晶体结构第44-47页
        3.2.7 配合物Cd_2(H_6L~1)_2(H_2O)_2(9)的晶体结构第47-51页
        3.2.8 配合物[Sr(H_7L~1)(H_2O)_2(OH)]·H_2O(10)的晶体结构第51-55页
    3.3 配合物3,4,5,7的荧光性质第55-56页
    3.4 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分析第56-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2-氧乙酸基-5-磺酸基苯甲酸构筑的配合物第60-68页
    4.1 实验部分第60-61页
        4.1.1 主要试剂第60页
        4.1.2 配合物的合成第60-61页
            4.1.2.1 [Sr_3(L~2)_2(H_2O)_2]·H_2O(11)的合成第60页
            4.1.2.2 Cd_3(L~2)_2(2,2'-bipy)_2(12)的合成第60-61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61-66页
        4.2.1 配合物[Sr_3(L~2)_2(H_2O)_2]·H_2O(11)的晶体结构第61-63页
        4.2.2 配合物Cd_3(L~2)_2(2,2'-bipy)_2(12)的晶体结构第63-66页
    4.3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5.1 总结第68页
    5.2 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成型磺化聚降冰片烯膜及其磷钨酸/二氧化硅杂化复合膜的制备及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下一篇:纳米棒和纳米球共混物在高分子刷中的自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