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大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2页 |
·选题的依据和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思路 | 第17-20页 |
·完成的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2-31页 |
·地理概况及构造格局 | 第22页 |
·延长组沉积背景 | 第22-24页 |
·延长组地层划分 | 第24-31页 |
第三章 沉积特征 | 第31-75页 |
·物源分析 | 第31-39页 |
·主要沉积相类型 | 第39-41页 |
·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演化特征 | 第41-67页 |
·湖盆中部厚层砂体成因 | 第67-75页 |
第四章 超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 | 第75-117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75-77页 |
·孔隙类型及组合特征 | 第77-80页 |
·成岩作用类型、机理及成岩序列 | 第80-109页 |
·储层孔喉结构 | 第109-113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113-117页 |
第五章 孔隙演化史及生排烃高峰期储层特征 | 第117-133页 |
·孔隙演化史 | 第117-118页 |
·生排烃高峰期储层特征 | 第118-133页 |
第六章 输导体系类型及特征 | 第133-149页 |
·连通孔隙型砂岩输导体 | 第133-135页 |
·裂缝输导体 | 第135-148页 |
·不整合面输导体 | 第148-149页 |
第七章 成藏动力系统 | 第149-173页 |
·油气运移的阻力和动力 | 第149-158页 |
·延长组过剩压力分布特征 | 第158-165页 |
·过剩压力的影响因素 | 第165-166页 |
·过剩压力与油气运移 | 第166-167页 |
·成藏动力系统及石油运移 | 第167-173页 |
第八章 油藏特征及成藏序列 | 第173-195页 |
·油藏组合特征 | 第173-184页 |
·超低渗透油藏类型 | 第184-186页 |
·超低渗透油藏的主要地质特征 | 第186-190页 |
·成藏序列与成藏期次 | 第190-195页 |
第九章 有利成藏条件及成藏规律 | 第195-208页 |
·有利成藏条件 | 第195-205页 |
·成藏规律 | 第205-208页 |
结论 | 第208-213页 |
参考文献 | 第213-2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的科研成果 | 第226-229页 |
致谢 | 第229-230页 |
作者简介 | 第2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