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一、立论依据 | 第10-13页 |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三) 创新点及难点 | 第12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二、研究状况 | 第13-19页 |
| (一) 中国相关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 (二)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 (三) 研究所用的理论 | 第15-19页 |
| 第二章 望京及韩国城的发展概况 | 第19-23页 |
| 一、北京的望京 | 第19-20页 |
| 二、中国的“韩国城” | 第20-23页 |
| (一) 韩人来华 | 第20页 |
| (二) 韩侨在京 | 第20-23页 |
| 第三章 望京韩国人的社会融合状况 | 第23-41页 |
| 一、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23-26页 |
| 二、双向认知与社会适应 | 第26-36页 |
| 三、社会融合状况分析 | 第36-41页 |
| (一) 望京韩国人的生活方式 | 第36-37页 |
| (二) 混居社区的共同生活 | 第37-41页 |
| 第四章 融合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 第41-46页 |
| 一、文化身份认同性低 | 第41-43页 |
| (一) 独立的社会网络,封闭的同质关系 | 第41-42页 |
| (二) 交往渠道有限,沟通机会匮乏 | 第42-43页 |
| 二、社会环境有待改进,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 第43-46页 |
| (一) 管理机制疏空 | 第43页 |
| (二) 管理手段落后 | 第43-44页 |
| (三) 法制建设滞后 | 第44页 |
| (四) 政府涉外法律宣传力度小 | 第44页 |
| (五) 文化观念落后,管理欠人性化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实现韩国人社会融合的可能途径 | 第46-50页 |
| 一、文化:加强多元化教育,提高双向认知水平 | 第46-47页 |
| 二、政府:优化合作链条,推进梯次融合 | 第47-48页 |
| (一) 中国:发挥主体作用,完善各方立法 | 第47页 |
| (二) 韩方:配合中国政府,加强出国及在外人员文化教育 | 第47-48页 |
| 三、社会:“文法”结合,多元管理 | 第48-49页 |
| (一) 规范制定国际化社区管理机制 | 第48页 |
| (二) 转变社区管理观念,构建新型的社区自治框架 | 第48页 |
| (三) 规范社区物业管理,整顿租赁市场长 | 第48页 |
| (四) 开展丰富多样文化活动 | 第48-49页 |
| (五) 建立互相互动协会 | 第49页 |
| 四、个人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0-52页 |
| 一、结论 | 第50页 |
| 二、局限与不足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附录 | 第55-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