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多尺度孔隙网络模型建立及评价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2页 |
1.2.1 数字岩心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2.2 孔隙网络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3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2章 页岩数字岩心的建立 | 第14-34页 |
2.1 扫描电镜图像的获取及处理 | 第14-22页 |
2.1.1 图像获取 | 第14-19页 |
2.1.2 图像处理 | 第19-22页 |
2.2 重构方法筛选及改进 | 第22-26页 |
2.2.1 重构方法筛选 | 第22-24页 |
2.2.2 重构方法改进 | 第24-26页 |
2.3 页岩数字岩心的建立 | 第26-32页 |
2.3.1 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 | 第26-30页 |
2.3.2 实例分析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页岩数字岩心的评价 | 第34-43页 |
3.1 数字岩心评价方法 | 第34-37页 |
3.2 均质性评价 | 第37-38页 |
3.3 各向异性评价 | 第38-39页 |
3.4 复杂性评价 | 第39-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页岩多尺度孔隙网络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第43-55页 |
4.1 孔隙网络模型建立方法 | 第43-47页 |
4.1.1 数字岩心优化处理 | 第43-45页 |
4.1.2 居中轴线提取及修正 | 第45-46页 |
4.1.3 孔隙及喉道的分割 | 第46-47页 |
4.2 多尺度孔隙网络模型建立方法 | 第47-49页 |
4.3 实例分析 | 第49-54页 |
4.3.1 建模结果 | 第49-50页 |
4.3.2 模型评价 | 第50-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与认识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