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关于农村失能老人照护体系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4 关于国外失能老人照护体系的研究 | 第16-18页 |
1.3.5 简要评述 | 第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1.6.1 创新之处 | 第21页 |
1.6.2 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失能老人 | 第22页 |
2.1.2 照护体系 | 第22-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2.2.1 社区照顾理论 | 第23-24页 |
2.2.2 贝弗里奇报告 | 第24-25页 |
2.2.3 马歇尔公民权利理论 | 第25-28页 |
3 济阳县农村失能老人生活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28-35页 |
3.1 济阳县农村失能老人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 第28-29页 |
3.1.1 老年人口高龄化明显,失能老人增速快 | 第28页 |
3.1.2 失能类型多样失能持续时间长 | 第28-29页 |
3.2 济阳县农村失能老人的失能成因分析 | 第29-30页 |
3.3 济阳县农村失能老人主要特征及服务需求 | 第30-31页 |
3.3.1 济阳县农村失能老人主要特征 | 第30页 |
3.3.2 济阳县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服务需求 | 第30-31页 |
3.4 济阳县农村失能老人照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5页 |
3.4.1 家庭成员照护为主,孝道观念淡薄 | 第31页 |
3.4.2 收入普遍偏低,照护者负担沉重 | 第31-32页 |
3.4.3 养老保障水平较低,基本生活难保障 | 第32页 |
3.4.4 就医康复状况堪忧,照护者技能缺乏、内容单一 | 第32-33页 |
3.4.5 生活状况满意度较低 | 第33-34页 |
3.4.6 失能照料护理挑战重重 | 第34-35页 |
4 济阳县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支持政策分析 | 第35-42页 |
4.1 济阳县农村失能老人照护主要政策措施分析 | 第35-39页 |
4.1.1 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 | 第35页 |
4.1.2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 第35-36页 |
4.1.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36页 |
4.1.4 农村幸福院建设 | 第36-37页 |
4.1.5 乡镇敬老院 | 第37-38页 |
4.1.6 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康复指导站建设 | 第38-39页 |
4.2 济阳县农村失能老人照护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39-42页 |
4.2.1 农村失能老人补贴范围窄 | 第39-40页 |
4.2.2 补贴金额不足,作用有限 | 第40页 |
4.2.3 照护机构建设滞后、针对性不强,护理设备缺失、人才匮乏 | 第40页 |
4.2.4 照护的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40-41页 |
4.2.5 农村失能老人照护的社会环境较差 | 第41-42页 |
5 改进对策与建议 | 第42-48页 |
5.1 完善补贴制度,扩大补贴范围、提升补贴额度 | 第42页 |
5.1.1 完善失能老人照护补贴制度 | 第42页 |
5.1.2 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专项基金 | 第42页 |
5.2 加强机构建设,提升护理水平 | 第42-43页 |
5.3 加强失能照料护理队伍建设、培养护理专业人才 | 第43-44页 |
5.4 建立照料护理保险制度,解决失能护理费用 | 第44页 |
5.5 重塑孝道传统,宣扬代际和谐理念 | 第44-45页 |
5.6 重视农村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体系建设 | 第45-46页 |
5.7 倡导健康老龄化,降低农村老人失能率 | 第46-48页 |
6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1 | 第53-63页 |
附录2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