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复合驱矿场实验 | 第10页 |
1.2.2 国内二元复合驱矿场实验 | 第10-12页 |
1.2.3 研究室内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技术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J油田地质及开发概况 | 第15-23页 |
2.1 地质油藏特征 | 第15-20页 |
2.1.1 构造特征 | 第15-16页 |
2.1.2 油气藏类型 | 第16-17页 |
2.1.3 沉积相特征 | 第17页 |
2.1.4 储层特征 | 第17-18页 |
2.1.5 流体性质 | 第18-20页 |
2.2 开发现状 | 第20-23页 |
2.2.1 油田开发现状 | 第20-21页 |
2.2.2 注聚及注二元现状 | 第21-23页 |
第3章 二元复合驱开发效果评价 | 第23-40页 |
3.1 方案设计情况 | 第23页 |
3.2 实施情况 | 第23-25页 |
3.3 二元复合驱效果分析评价 | 第25-40页 |
3.3.1 注入特征分析 | 第25-28页 |
3.3.2 生产特征分析 | 第28-32页 |
3.3.3 开发指标分析 | 第32-34页 |
3.3.4 增油效果 | 第34-40页 |
第4章 二元体系性能评价及物模试验 | 第40-59页 |
4.1 二元体系性能评价研究 | 第40-49页 |
4.1.1 聚合物粘浓关系实验 | 第40-42页 |
4.1.2 聚合物抗剪切性能实验 | 第42-43页 |
4.1.3 聚合物溶解时间实验 | 第43-44页 |
4.1.4 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吸附实验 | 第44-45页 |
4.1.5 界面张力测定 | 第45-46页 |
4.1.6 二元体系热稳定性实验 | 第46-47页 |
4.1.7 二元体系乳化实验 | 第47-49页 |
4.1.8 小结 | 第49页 |
4.2 二元体系优化研究 | 第49-52页 |
4.2.1 二元体系中表活剂浓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2 二元体系剪切对粘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3 小结 | 第51-52页 |
4.3 二元体系物模实验研究 | 第52-59页 |
4.3.1 实验准备 | 第52-53页 |
4.3.2 二元体系阻力系数与残余阻力系数 | 第53-54页 |
4.3.3 二元体系驱油实验 | 第54-58页 |
4.3.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物化参数转换 | 第59-77页 |
5.1 直接转换 | 第59-61页 |
5.1.1 不可及孔隙体积 | 第59-60页 |
5.1.2 残余阻力系数 | 第60页 |
5.1.3 聚合物粘浓关系 | 第60页 |
5.1.4 表面活性剂浓度 | 第60-61页 |
5.2 半经验 | 第61-63页 |
5.2.1 聚合物吸附量 | 第61-62页 |
5.2.2 表面活性剂吸附 | 第62-63页 |
5.2.3 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 | 第63页 |
5.3 公式法 | 第63-68页 |
5.3.1 聚合物溶液降解处理 | 第63-65页 |
5.3.2 毛管减饱和度参数 | 第65-68页 |
5.4 初步参数转换拟合效果 | 第68-69页 |
5.5 拟合 | 第69-75页 |
5.5.1 实验级别模型的建立 | 第69-70页 |
5.5.2 敏感性分析 | 第70-72页 |
5.5.3 历史拟合参数调整 | 第72-75页 |
5.6 数字化平台参数转换拟合效果 | 第75-77页 |
第6章 驱油实验模型验证及应用 | 第77-89页 |
6.1 模型验证 | 第77-80页 |
6.1.1 聚合物吸附 | 第77页 |
6.1.2 界面张力 | 第77-78页 |
6.1.3 整体拟合效果 | 第78页 |
6.1.4 单井历史拟合 | 第78-80页 |
6.2 模型应用 | 第80-88页 |
6.2.1 提供参数来源 | 第80-82页 |
6.2.2 段塞优化 | 第82-83页 |
6.2.3 注入浓度优化 | 第83-85页 |
6.2.4 推荐方案 | 第85-88页 |
6.3 小结 | 第88-8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