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原材料性能及混合料组成设计 | 第14-33页 |
2.1 原材料性能 | 第14-15页 |
2.1.1 水泥 | 第14页 |
2.1.2 集料 | 第14-15页 |
2.1.3 水 | 第15页 |
2.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组成设计 | 第15-32页 |
2.2.1 混合料级配类型 | 第15-16页 |
2.2.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组成设计 | 第16-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成型方式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 第33-43页 |
3.1 室内两种击实方式的比较 | 第33-37页 |
3.1.1 重型击实和振动压实试验结果 | 第34-37页 |
3.1.2 重型击实和振动压实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37页 |
3.2 室内两种成型方式强度的比较 | 第37-39页 |
3.3 模拟层间连续和层滑动成型试件抗压强度对比 | 第39-41页 |
3.4 层间连续和层间滑动受力分析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研究 | 第43-55页 |
4.1 强度形成机理 | 第43-44页 |
4.1.1 机械作用 | 第43页 |
4.1.2 化学作用 | 第43页 |
4.1.3 物理-化学作用 | 第43-44页 |
4.2 力学性能 | 第44-50页 |
4.2.1 无侧限抗压强度 | 第44-46页 |
4.2.2 抗压回弹模量 | 第46-48页 |
4.2.3 劈裂强度 | 第48-50页 |
4.3 抗裂性能 | 第50-54页 |
4.3.1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收缩机理 | 第50-51页 |
4.3.2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干缩试验 | 第51-53页 |
4.3.3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温缩试验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基层两次摊铺一次成型技术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第55-71页 |
5.1 依托工程概况 | 第55页 |
5.2 施工组织 | 第55-57页 |
5.2.1 人员配置 | 第55-56页 |
5.2.2 施工机械配置 | 第56-57页 |
5.3 施工工艺 | 第57-62页 |
5.3.1 施工准备 | 第57-58页 |
5.3.2 混合料拌和及运输 | 第58页 |
5.3.3 混合料铺筑 | 第58-61页 |
5.3.4 混合料养生 | 第61-62页 |
5.4 现场质量控制 | 第62-64页 |
5.4.1 拌和 | 第62-63页 |
5.4.2 运输及摊铺 | 第63页 |
5.4.3 压实 | 第63页 |
5.4.4 养生 | 第63页 |
5.4.5 水稳层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 第63-64页 |
5.5 质量检验 | 第64-69页 |
5.5.1 现场原材料抽检 | 第64-65页 |
5.5.2 水泥剂量 | 第65-66页 |
5.5.3 压实度 | 第66-67页 |
5.5.4 基层整体钻芯取样 | 第67-69页 |
5.5.5 抗压强度 | 第69页 |
5.5.6 通车1年后路面状况 | 第69页 |
5.6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 第69-7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页 |
6.2 创新点 | 第71页 |
6.3 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