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类论文--岩浆岩(火成岩)论文--侵入岩、深成岩论文

东秦岭二郎坪地区西庄河花岗岩体的成因及形成机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选题依据及其科学意义第9-10页
   ·研究现状及拟解决问题第10-14页
     ·岩浆混合作用研究现状分析第10-13页
     ·埃达克岩研究现状分析第13页
     ·二郎坪火山岩及西庄河花岗岩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3-14页
   ·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目标第14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技术路线第15-16页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6页
   ·取得的成果或进展第16-17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7-21页
   ·区域背景第17页
   ·北秦岭主要地层特征第17-21页
     ·宽坪群第17-18页
     ·二郎坪群第18-19页
     ·秦岭群第19页
     ·丹凤群第19-21页
第三章 岩体地质及岩相学第21-27页
   ·岩体地质特征第21-23页
   ·岩石学特征第23-26页
     ·寄主花岗岩第23页
     ·暗色微粒包体第23-26页
 小结第26-27页
第四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27-38页
   ·样品的预处理及分析方法第27-28页
     ·主量元素第27页
     ·微量元素第27-28页
   ·分析结果第28-37页
     ·寄主花岗岩第28-30页
     ·暗色包体第30-37页
 小结第37-38页
第五章 花岗岩和暗色包体的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第38-53页
   ·样品及分析方法第38-39页
   ·分析结果第39-48页
     ·寄主花岗岩第39-41页
     ·暗色包体第41-48页
   ·锆石HF同位素分析第48-52页
 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第53-59页
   ·花岗岩的成因与形成环境第53-55页
   ·暗色包体与二郎坪火山岩的关系第55-57页
   ·岩浆混合作用及形成机制第57-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秦岭松树沟铬铁矿矿床和铜峪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与成矿动力学背景
下一篇:基于岩石物理理论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