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用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研究内容框架 | 第13-14页 |
2 相关理论和技术概述 | 第14-25页 |
2.1 用户关系管理 | 第14-16页 |
2.1.1 用户关系管理的含义 | 第14-15页 |
2.1.2 用户关系管理的内涵 | 第15页 |
2.1.3 用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思想 | 第15-16页 |
2.2 微博客 | 第16-17页 |
2.2.1 微博客的基本概念 | 第16页 |
2.2.2 微博客的特点 | 第16-17页 |
2.3 微博营销策略 | 第17-19页 |
2.3.1 微博营销特征 | 第17-18页 |
2.3.2 微博营销的优势 | 第18-19页 |
2.4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 | 第19-21页 |
2.4.1 数据仓库 | 第19页 |
2.4.2 数据挖掘 | 第19-21页 |
2.5 用户模型的建立 | 第21-25页 |
2.5.1 构建用户模型的目的 | 第21页 |
2.5.2 微博用户模型的维度划分 | 第21-22页 |
2.5.3 用户建模的任务 | 第22-25页 |
3 需求分析 | 第25-36页 |
3.1 需求提出 | 第25页 |
3.2 系统详细用例描述 | 第25-31页 |
3.2.1 系统总体用例图 | 第25-26页 |
3.2.2 用户及权限管理模块 | 第26页 |
3.2.3 用户基本资料管理模块 | 第26-27页 |
3.2.4 用户登录模块 | 第27页 |
3.2.5 判断用户价值资料管理 | 第27页 |
3.2.6 发掘潜在用户资料管理 | 第27-28页 |
3.2.7 分析用户流失资料管理 | 第28-29页 |
3.2.8 判断用户价值 | 第29-30页 |
3.2.9 发掘潜在用户 | 第30页 |
3.2.10 用户流失分析 | 第30-31页 |
3.2.11 用户价值优化模块 | 第31页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第31-32页 |
3.4 系统数据需求 | 第32-36页 |
3.4.1 数据来源 | 第32页 |
3.4.2 数据样本分布情况 | 第32-34页 |
3.4.3 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 第34-35页 |
3.4.4 数据字典 | 第35-36页 |
4 系统设计 | 第36-51页 |
4.1 系统目标及总体结构设计 | 第36-37页 |
4.2 系统架构设计 | 第37-38页 |
4.2.1 设计思想 | 第37页 |
4.2.2 架构体系 | 第37-38页 |
4.3 系统模块功能设计 | 第38-40页 |
4.3.1 用户登入模块 | 第39页 |
4.3.2 用户权限管理模块 | 第39页 |
4.3.3 用户资料管理模块 | 第39-40页 |
4.3.4 用户信息分析 | 第40页 |
4.4 数据库设计 | 第40-51页 |
4.4.1 数据库逻辑设计 | 第41-42页 |
4.4.2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 第42-44页 |
4.4.3 实验数据分析 | 第44-51页 |
5 系统实现 | 第51-62页 |
5.1 运行环境要求 | 第51页 |
5.2 开发语言和数据库选择 | 第51页 |
5.3 系统程序流程图 | 第51-52页 |
5.4 系统登录实现 | 第52-54页 |
5.5 用户添加或删除功能实现 | 第54-55页 |
5.6 用户基本资料管理 | 第55-57页 |
5.7 用户信息分析部分实现 | 第57-62页 |
5.7.1 实现判断用户价值功能 | 第57-58页 |
5.7.2 实现发掘潜在用户功能 | 第58-60页 |
5.7.3 实现用户流失分析功能 | 第60-61页 |
5.7.4 实现用户价值优化功能 | 第61-62页 |
6 系统测试与结果 | 第62-65页 |
6.1 测试环境 | 第63页 |
6.2 功能测试 | 第63-64页 |
6.2.1 服务器端的功能测试 | 第63页 |
6.2.2 客户端的功能测试 | 第63-64页 |
6.3 性能测试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