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党法关系理论与实践研究(1949-1959)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22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3-17页 |
1. 关于“党法”和“党内法规”概念的研究 | 第13-14页 |
2. 关于党规党法与国家法律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14-15页 |
3. 关于党的领导与法制和法治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15-16页 |
4. 关于中国共产党党法关系演变历程的研究 | 第16页 |
5.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6-17页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创新之处 | 第18页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1. 领导与党的领导 | 第18-19页 |
2. 法制与法治 | 第19页 |
3. 党章与宪法 | 第19-21页 |
4. 依法治国 | 第21页 |
5. “党法关系”的内涵 | 第21-22页 |
一、中国共产党党法关系的理论渊源 | 第22-27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法关系理论 | 第22-24页 |
1. 关于司法独立的思想 | 第22-23页 |
2. 社会主义法律与资本主义法律性质不同 | 第23-24页 |
3. 法律与革命和专政之间的关系 | 第24页 |
(二) 列宁的党法关系理论 | 第24-27页 |
1. 革命时期的党法关系:破旧立新 | 第24-25页 |
2. 建设时期的党法关系:党法分明 | 第25页 |
3. 党组织与国家法律机构之间关系 | 第25-26页 |
4. 党的领导与维护法律权威之间关系 | 第26页 |
5. 党员违法必须从严从重惩办的理论 | 第26-27页 |
二、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党法关系理论与实践 | 第27-37页 |
(一) 新中国初期党法关系理论与实践的时代背景 | 第27-29页 |
1. 国内经济落后 | 第27页 |
2. 国外安全威胁 | 第27-28页 |
3. 理论基础薄弱 | 第28-29页 |
4. 法制传统缺失 | 第29页 |
(二) 新中国初期党法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内容 | 第29-34页 |
1. 废除旧法立新法 | 第30-31页 |
2. 党与法相互依靠 | 第31-32页 |
3. 党与法功能分明 | 第32-33页 |
4. 党员干部无特权 | 第33页 |
5. 党在法律内活动 | 第33-34页 |
(三) 新中国初期党法关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1. 对法律的重视和遵守不够 | 第34-35页 |
2. 党法不分党政不分依然存在 | 第35-37页 |
三、新中国初期党法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当代启示 | 第37-47页 |
(一) 坚持依章依法从严管党治党 | 第37-39页 |
1. 依据党章、党内法规管党 | 第37-38页 |
2. 依据宪法、法律从严治党 | 第38-39页 |
(二) 坚持完善党对法治的领导 | 第39-41页 |
1. 要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 | 第39-40页 |
2. 要完善党的立法领导方式 | 第40-41页 |
3. 要完善党的司法领导方式 | 第41页 |
(三) 坚持推进党法关系法治化 | 第41-43页 |
1. 促进党政关系法治化 | 第41-42页 |
2. 探索司法公开新模式 | 第42-43页 |
3. 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 | 第43页 |
(四) 破除“党大还是法大”的伪命题 | 第43-47页 |
1. 理论依据 | 第44-45页 |
2. 实践依据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