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

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绪论第15-29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5-17页
    1.2 文献综述第17-26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26-27页
    1.4 研究方法第27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27-29页
第1章 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语义限定及研究的必要性第29-40页
    1.1 公共采购是政府采购的发展第29-30页
    1.2 公共采购的多维度差异第30-31页
    1.3 公共采购法应当涵盖整个公共采购链条第31-32页
    1.4 研究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的必要性第32-40页
        1.4.1 研究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是公共采购的内在要求第32-35页
        1.4.2 研究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是外部环境的必然要求第35-40页
第2章 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有关理论及特征分析第40-54页
    2.1 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有关理论分析第40-45页
        2.1.1 政府合同、行政合同、国库理论、双阶理论及其不足第40-43页
        2.1.2 基于中国经济法理论的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的思考第43-45页
    2.2 公共采购法公私关系的特征第45-54页
        2.2.1 功能视角:公私主体相互作用的多维度特征第45-48页
        2.2.2 流程视角:公权力与私权利强弱的渐变特征第48-50页
        2.2.3 责任视角:公私主体规制与激励的双向复式特征[]第50-54页
第3章 主体视角:采购人员职业化是公私关系的支点第54-69页
    3.1 公共采购人员职业化制度包含了对采购人员的规制与激励第54-57页
    3.2 美国合同官制度在采购人员公私身份转换中的作用第57-62页
        3.1.1 美国采购人员责任(权力)的法律化第57-59页
        3.1.2 美国采购人员的能力建设第59-62页
    3.3 中国采购人员职业化的进展、问题与建议第62-64页
        3.3.1 中国采购人员职业化的进展第62-63页
        3.3.2 中国采购人员职业化的问题与建议第63-64页
    3.4 中国采购人对外委托问题的分析第64-68页
        3.4.1 中国采购人委托招标代理机构问题第64-65页
        3.4.2 中国采购人委托评审(标)专家评审与合同授予问题第65-67页
        3.4.3 解决采购人对外委托问题的思路第67-68页
    3.5 小结第68-69页
第4章 公共采购预算与采购计划环节:预算民主确立了公私互动的框架第69-84页
    4.1 现代预算制度决定了公共采购预算公私关系的框架第69-73页
        4.1.1 预算民主是现代预算制度的特征第69-72页
        4.1.2 实现预算民主的公、私进路第72-73页
    4.2 作为预算民主延伸的公共采购计划制度的特点分析第73-79页
        4.2.1 以明确的责任明晰公权力的边界第74-75页
        4.2.2 公开竞争融入具体制度以保障公私互动的公平第75-76页
        4.2.3 以严格的程序规范公权力的运行第76-77页
        4.2.4 保障私主体的适度参与权第77-79页
    4.3 中国公共采购预算及采购计划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第79-82页
        4.3.1 中国公共采购预算及采购计划改革第79-81页
        4.3.2 中国公共采购预算与采购计划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第81-82页
    4.4 小结第82-84页
第5章 合同订立环节:程序划定了公私选择的轨道[]第84-108页
    5.1 域外采购方法及其程序的特点分析第85-101页
        5.1.1 采购方法多样化扩展公私选择方式第85-88页
        5.1.2 采购合同类型化保证公私选择质量第88-92页
        5.1.3 采购程序严密化保障公私选择廉洁第92-94页
        5.1.4 适用条件目标化提高公私选择效率第94-98页
        5.1.5 采购主体合理化提升公私选择效能第98-101页
    5.2 中国公共采购法合同订立制度对公私选择的不利影响第101-102页
    5.3 完善中国公共采购法合同订立制度的建议第102-106页
        5.3.1 增加采购方法的种类并系统化第102-103页
        5.3.2 优化采购方法选择标准第103-104页
        5.3.3 确保采购方法严密且可操作第104-105页
        5.3.4 合理配置采购组织形式第105-106页
        5.3.5 进一步完善合同类型第106页
    5.4 小结第106-108页
第6章 合同履行环节:平等应是公私协作的基石第108-129页
    6.1 合同履行与合同管理第108-112页
        6.1.1 合同履行在公共采购链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第108-110页
        6.1.2 合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公私平等第110-112页
    6.2 域外合同管理制度保障公私平等的特点分析第112-122页
        6.2.1 规定明确的外部监管、内部合同管理机构及职责第112-113页
        6.2.2 注重供应商履约过程的管理第113-115页
        6.2.3 对合同变更、终止和分包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第115-121页
        6.2.4 建立平衡公私利益的合同争议解决方式第121-122页
    6.3 中国公共采购合同管理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建议第122-127页
        6.3.1 中国公共合同管理制度的现状第122-124页
        6.3.2 中国公共采购合同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第124-127页
    6.4 小结第127-129页
第7章 救济视角:公正与效率在公私争议解决中的平衡第129-144页
    7.1 域外公共采购法质疑与投诉制度对公私关系的处理第129-138页
        7.1.1 鼓励公私协商解决争议第129-130页
        7.1.2 “直接利益相关人”合理确定被救济人边界第130-131页
        7.1.3 “违法”标准明细公私争议范围第131-133页
        7.1.4 质疑与投诉的内部和外部审查机构均保持独立性[]第133-134页
        7.1.5 严格的程序保障公私双方权益第134-137页
        7.1.6 合理的措施平衡保障实现采购目的第137-138页
    7.2 中国公共采购法质疑与投诉制度的进展、问题及建议第138-142页
        7.2.1 进展与问题第138-139页
        7.2.2 中国公共采购法质疑与投诉制度的改进建议第139-142页
    7.3 小结第142-144页
第8章 科技视角:电子化公共采购制度中公私关系的变革第144-169页
    8.1 电子化采购国际规则和有关国家、地区的立法情况第144-146页
    8.2 影响电子化公共采购实施关键因素的文献分析第146-149页
    8.3 域外电子采购制度的新进展对公私关系的影响第149-158页
        8.3.1 全过程电子化为更加有利于公私协作第149-150页
        8.3.2 提高透明度与竞争性提升公私协作的质量第150-152页
        8.3.3 推动采购方式创新进一步提升公私协作的效能第152-155页
        8.3.4 强化采购横向比较与纵向管理延伸公私协作的深度第155-156页
        8.3.5 加强网络服务与采购系统建设完善公私协作的软硬件环境第156-158页
    8.4 中国电子采购的进展与问题第158-161页
        8.4.1 中国电子采购进展:不乏基层实践第158-159页
        8.4.2 中国推行电子采购面临的问题:顶层设计不足并面临双重压力第159-161页
    8.5 完善中国电子采购法律的建议第161-166页
        8.5.1 电子采购法律制度需要顶层设计第161-163页
        8.5.2 电子采购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需要充分的公私互动第163-165页
        8.5.3 电子采购法律制度的完善需要考虑中国公私关系的特点第165-166页
    8.6 小结第166-169页
结语第169-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部本地化与地方政治--以江津县领导干部构成变动为中心的考察(1949-1966)
下一篇: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学生品格教育效能感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