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体验”在博物馆公共美育活动中的实践和研究--以南京博物院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基于“认知理论”下的“知性体验” | 第9-13页 |
1.1 哲学发展中的“知性”理论 | 第9-10页 |
1.2 基于身体经验的“体验” | 第10-11页 |
1.3 “知性体验”在美术教育实践中的现实要求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当下国内博物馆公共美术教育的概况 | 第13-19页 |
2.1 博物馆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 第13-14页 |
2.2 国内博物馆公共美术教育的现状 | 第14-18页 |
2.2.1 博物馆教育部门专业性不强 | 第14-16页 |
2.2.2 博物馆美术教育展览模式单 | 第16-17页 |
2.2.3 说教式的导览方式 | 第17-18页 |
2.3 博物馆公共美术教育的形式与特点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知性体验”在博物馆公共美术教育中的实践 | 第19-27页 |
3.1 教育活动案例分析 | 第19-24页 |
3.2 深化公众参与体验的公共美术教育模式 | 第24-27页 |
3.2.1 从教谕式到建构式的教育方式转向 | 第24-26页 |
3.2.2 从陈列展示到情境场域的教育环境转向 | 第26页 |
3.2.3 从纯艺术到跨学科融合的教育内容转向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博物馆公共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启示 | 第27-31页 |
4.1 知性思维——实现博物馆教育意义的内在机制 | 第27-28页 |
4.2 “知性体验”——意义学习的可行途径 | 第28-29页 |
4.3 对学校美术教育的借鉴价值 | 第29-30页 |
4.4 对广大社会群体的教育浸渗意义 | 第30-31页 |
结论 | 第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