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草原人工灌溉草地景观格局特征研究--以鄂托克旗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引言 | 第7-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选题依据 | 第9-11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1-12页 |
| ·地理位置 | 第11-12页 |
| ·气候条件 | 第12页 |
|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6页 |
| ·资料收集及处理 | 第12-13页 |
| ·资料收集 | 第12-13页 |
| ·数据来源 | 第13页 |
| ·数据处理 | 第13页 |
| ·斑块类型划分 | 第13-14页 |
| ·划分原则 | 第13-14页 |
| ·斑块类型 | 第14页 |
| ·景观格局指数 | 第14-16页 |
| ·斑块密度 | 第14页 |
| ·破碎度指数 | 第14页 |
| ·斑块形状指数 | 第14页 |
| ·分离度指数 | 第14-15页 |
| ·多样性指数 | 第15页 |
| ·均匀度指数 | 第15页 |
| ·优势度指数 | 第15页 |
| ·斑块面积动态度 | 第15页 |
| ·重要度指数 | 第15-16页 |
| ·空间关联度 | 第16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6-42页 |
| ·研究区覆盖度变化趋势分析 | 第16-22页 |
| ·覆盖度年际间变化分析 | 第16-17页 |
| ·覆盖度转移矩阵分析 | 第17-22页 |
| ·类型斑块面积变化分析 | 第22-31页 |
| ·斑块类型转移矩阵分析 | 第22-29页 |
| ·各类型斑块转入与转出差分析 | 第29-31页 |
| ·研究区各类型斑块景观格局分析 | 第31-41页 |
| ·研究区年度间景观格局指数变化 | 第31-32页 |
| ·各类型斑块景观格局分析 | 第32-35页 |
| ·各类型斑块景观破碎度分析 | 第35-36页 |
| ·各类型斑块形状指数分析 | 第36-37页 |
| ·各类型斑块景观分离度分析 | 第37-38页 |
| ·研究区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分析 | 第38-39页 |
| ·各类型斑块面积变化动态度分析 | 第39-40页 |
| ·各类型斑块重要度分析 | 第40-41页 |
| ·空间关联度分析 | 第41-42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2-46页 |
| ·结论 | 第42页 |
| ·讨论 | 第42-46页 |
| ·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原因 | 第42-44页 |
| ·研究区人工灌溉草地发展建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
| 附图 | 第53-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