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浅析罗莹“线形象”艺术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6-8页
    1.1 问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第6页
    1.2 研究现状分析第6-7页
    1.3 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法第7-8页
第二章 罗莹“线形象”艺术的形成因素第8-15页
    2.1 时代背景第8-11页
        2.1.1 80-84年第8页
        2.1.2 84-88年第8-9页
        2.1.3 88-90年第9-10页
        2.1.4 90-99年第10页
        2.1.5 00-08年第10-11页
    2.2 个人因素第11-15页
        2.2.1 吸收“硬朗”并具有生命力的风格及形象第11-12页
        2.2.2 重新解读和认识传统中国画第12-13页
        2.2.3 转变艺术形式第13-15页
第三章 当代艺术环境之中的“线形象”第15-36页
    3.1 题材选取第15-27页
        3.1.1 多重语义的现代人物画第15-18页
        3.1.2 被改造后的古代经典人物画第18-21页
        3.1.3 被改造后的古代工笔花鸟第21-25页
        3.1.4 异乎寻常的题款第25-26页
        3.1.5“线形象”艺术的延伸尝试第26-27页
    3.2 画面的艺术语言第27-36页
        3.2.1 思想与观念第27-32页
        3.2.2 破坏与解构第32-34页
        3.2.3 语言构成第34-36页
第四章 罗莹“线形象”艺术符合当代艺术发展规律第36-44页
    4.1 何为艺术发展的规律第36-40页
        4.1.1 艺术发展的他律性第36-38页
        4.1.2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第38-40页
        4.1.3“线形象”艺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第40页
    4.2 罗莹“线形象”艺术对当代中国画的启示第40-44页
        4.2.1 罗莹“线形象”艺术的创作理念第41-42页
        4.2.2 罗莹艺术观念的时代性第42-44页
第五章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成果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支付破产时刻赤字的连续时间复合二项模型的最优分红问题
下一篇:居民收入再分配调节权与财税法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