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33页 |
| 综述一 肩周炎病因病理学研究概述 | 第12-20页 |
| 1 中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 第12-14页 |
| 2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 第14-19页 |
| 3 针刀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 第19-20页 |
| 综述二 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综述 | 第20-29页 |
| 1 肩周炎临床表现与疗效评定标准 | 第20-21页 |
| 2 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综述 | 第21-26页 |
| ·单纯针刀治疗 | 第22页 |
| ·针刀综合疗法 | 第22-24页 |
| ·针刀治疗点的选择 | 第24-25页 |
| ·针刀操作方法 | 第25-26页 |
| ·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疗程选择 | 第26页 |
| 3 针刀疗法与其他疗法的疗效比较 | 第26-27页 |
| 4 小结 | 第27-29页 |
| 综述三 肩周炎的动物实验研究概述 | 第29-33页 |
| 1 肩周炎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概况 | 第29-30页 |
| 2 肩周炎治疗的实验研究概况 | 第30-31页 |
| 3 小结 | 第31-33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3-61页 |
| 前言 | 第33-34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34-3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5-39页 |
| 1 材料 | 第35-36页 |
| ·实验动物 | 第35页 |
| ·主要设备 | 第35页 |
|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 ·实验动物分组 | 第36页 |
| ·模型制作 | 第36-37页 |
| ·干预方法 | 第37-38页 |
| ·取材及标本处理方法 | 第38页 |
| ·指标检测 | 第38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38-39页 |
| 结果 | 第39-55页 |
| 1 各组家兔一般状况观察结果 | 第39页 |
| 2 局部组织肉眼观察结果 | 第39页 |
| 3 五-羟色胺(5-HT)在各组家兔的血清、冈上肌、冈下肌和肱二头肌中的检测结果 | 第39-43页 |
| 4 白介素-1β(IL-1β)在各自家兔的血清、冈上肌、冈下肌和肱二头肌中的检测结果 | 第43-47页 |
| 5 白介素-10(IL-10)在各自家兔的血清、冈上肌、冈下肌和肱二头肌中的检测结果 | 第47-51页 |
| 6 前列腺素E2(PGE2)在各自家兔的血清、冈上肌、冈下肌和肱二头肌中的检测结果 | 第51-55页 |
| 讨论 | 第55-61页 |
| 1 肩周炎家兔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 2 针刀松解法对血清和肩关节周围肌肉中5-HT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 3 针刀松解法对血清和肩关节周围肌肉中IL-1β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 4 针刀松解法对血清和肩关节周围肌肉中IL-10含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 5 针刀松解法对血清和肩关节周围肌肉中PGE2含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 6. 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