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勘探历程 | 第9-13页 |
1.4 研究技术难点与对策 | 第13-14页 |
1.4.1 研究难点 | 第13页 |
1.4.2 研究思路和技术流程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区域宏观地质分析情况 | 第14-20页 |
2.1 地层简况 | 第14页 |
2.2 工区位置及地质概况 | 第14-15页 |
2.3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5页 |
2.4 区域沉积特征 | 第15-17页 |
2.5 烃源岩分布特征 | 第17-20页 |
第三章 储层预测技术及成效 | 第20-40页 |
3.1 储层特征 | 第20-33页 |
3.1.1 储层分布特征 | 第20-31页 |
3.1.2 储层的岩矿特征 | 第31-32页 |
3.1.3 储层的物性特征 | 第32页 |
3.1.4 储层孔隙的结构特征 | 第32-33页 |
3.2 松南扶余油层致密油储层预测难点 | 第33页 |
3.3 针对性技术措施 | 第33-40页 |
3.3.1 储层深度域标定技术 | 第34-35页 |
3.3.2 储层相应和地质特征分析 | 第35页 |
3.3.3 基于模型正演建立储层的地震相应特征 | 第35-36页 |
3.3.4 消弱T2低频反射,突出储层特征的地震处理技术 | 第36-37页 |
3.3.5 基于地震特征的区域河道刻画技术 | 第37页 |
3.3.6 精细标定,小范围精细刻画小层 | 第37-38页 |
3.3.7 叠后频率衰减预测CO2分布 | 第38-39页 |
3.3.8 优化敏感参数算法属性刻画技术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油藏及富集要素研究 | 第40-57页 |
4.1 致密油成藏特征研究 | 第40-47页 |
4.1.1 成藏条件分析及油藏控制因素究 | 第40-42页 |
4.1.2 油层分布特征及油藏类型 | 第42-44页 |
4.1.3 流体性质 | 第44-47页 |
4.2 研究区富集规律研究 | 第47-57页 |
4.2.1 源储配置关系是区带成藏的关键 | 第47-50页 |
4.2.2 断裂是油气运移和富集的关键要素之一 | 第50-54页 |
4.2.3 储层物性是影响致密油产能的关键要素之一 | 第54-57页 |
第五章 综合落实“甜点”有利区 | 第57-67页 |
5.1 多参数融合技术,确定开发“甜点”区块 | 第57-60页 |
5.2 区域“甜点”有效分析 | 第60页 |
5.3 “甜点”指数分布特征 | 第60-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