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1.2.1 感知 | 第14-15页 |
1.2.2 绿色住区 | 第15-16页 |
1.2.3 使用后评价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理论研究与实践综述 | 第20-34页 |
2.1 使用后评价研究综述 | 第20-28页 |
2.1.1 国外使用后评价研究 | 第20-23页 |
2.1.2 国内使用后评价研究 | 第23-25页 |
2.1.3 使用后评价方法研究 | 第25-28页 |
2.2 居住区评价理论综述 | 第28-30页 |
2.2.1 国外居住区评价研究 | 第28-29页 |
2.2.2 国内居住区评价研究 | 第29-30页 |
2.3 绿色建筑评价研究综述 | 第30-32页 |
2.3.1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研究 | 第30-31页 |
2.3.2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研究 | 第31-32页 |
2.4 国内研究现状问题分析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基于居民感知的绿色住区使用后评价体系建立 | 第34-51页 |
3.1 基于居民感知的绿色住区使用后评价技术关键 | 第34-35页 |
3.1.1 明确评价主客体 | 第34页 |
3.1.2 组织评价流程 | 第34-35页 |
3.2 基于居民感知的绿色住区使用后评价方法选取 | 第35-38页 |
3.2.1 信息与数据收集方法 | 第35-36页 |
3.2.2 资料与数据分析方法 | 第36-38页 |
3.3 基于居民感知的绿色住区使用后评价指标构建 | 第38-49页 |
3.3.1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第38-40页 |
3.3.2 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 第40页 |
3.3.3 指标体系内容 | 第40-45页 |
3.3.4 绿色住区使用后评价指标定权 | 第45-49页 |
3.4 评价等级确定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实例研究 | 第51-79页 |
4.1 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 第51页 |
4.2 保利·麓谷林语现状概况 | 第51-58页 |
4.2.1 住区概况 | 第51-53页 |
4.2.2 主要绿色技术 | 第53页 |
4.2.3 实地调研 | 第53-58页 |
4.3 调研数据分析 | 第58-72页 |
4.3.1 问卷分析 | 第58-68页 |
4.3.2 居民访谈汇总 | 第68-69页 |
4.3.3 模糊综合评价 | 第69-72页 |
4.4 综合评价结论及优化建议 | 第72-78页 |
4.4.1 居民对于绿色住区的了解程度 | 第72页 |
4.4.2 居民对于绿色住区的满意度评价 | 第72-74页 |
4.4.3 居民对于绿色技术的反馈 | 第74-76页 |
4.4.4 绿色住区建设优化建议 | 第76-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2页 |
1、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79-80页 |
2、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80页 |
3、研究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A 基于居民感知的绿色住区使用后评价研究调查问卷 | 第86-89页 |
附录B 基于居民感知的绿色住区使用后评价研究访谈 | 第89-90页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0-91页 |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 | 第91-92页 |
附录E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实践项目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