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霍各乞铜多金属矿田构造格架与控矿构造特点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前言 | 第10-17页 |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研究区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6-17页 |
| 2 大地构造及区域地质 | 第17-24页 |
| 2.1 区域地层 | 第17-20页 |
| 2.2 区域岩浆岩 | 第20-21页 |
| 2.3 区域构造 | 第21-24页 |
| 2.3.1 断裂构造 | 第21-23页 |
| 2.3.2 褶皱构造 | 第23-24页 |
| 3 矿区地质 | 第24-35页 |
| 3.1 地层 | 第24-27页 |
| 3.2 岩浆岩 | 第27-31页 |
| 3.2.1 元古代角闪石岩 | 第27页 |
| 3.2.2 海西期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 | 第27-29页 |
| 3.2.3 脉岩 | 第29-31页 |
| 3.3 构造 | 第31-35页 |
| 3.3.1 断层 | 第31-34页 |
| 3.3.2 透镜体化 | 第34-35页 |
| 4 构造分区 | 第35-61页 |
| 4.1 北部构造带 | 第35-40页 |
| 4.1.1 宏观变形构造 | 第35-38页 |
| 4.1.2 显微构造分析 | 第38-39页 |
| 4.1.3 EBSD组构分析 | 第39-40页 |
| 4.2 中部构造带 | 第40-54页 |
| 4.2.1 宏观变形构造 | 第40-49页 |
| 4.2.2 显微构造分析 | 第49-52页 |
| 4.2.3 EBSD组构分析 | 第52-54页 |
| 4.3 南部构造带 | 第54-61页 |
| 4.3.1 宏观变形构造 | 第54-56页 |
| 4.3.2 显微构造分析 | 第56-58页 |
| 4.3.3 EBSD组构分析 | 第58-61页 |
| 5 构造格架及构造控矿 | 第61-66页 |
| 5.1 矿区构造格架 | 第61-63页 |
| 5.2 构造控矿作用 | 第63-66页 |
| 6 结论 | 第66-67页 |
| 6.1 研究成果与认识 | 第66页 |
| 6.2 存在问题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