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阿根廷内乌肯盆地X区块碳酸岩储层裂缝综合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前言第11-17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页
    1.4 完成工作量第14-15页
    1.5 主要认识及创新点第15-17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7-22页
    2.1 区域地质概况第17-18页
    2.2 盆地构造和沉积演化特征第18-22页
第3章 构造精细解释第22-38页
    3.1 地震资料质量分析第22-23页
        3.1.1 均方根振幅属性第22页
        3.1.2 地震频谱分析第22-23页
        3.1.3 难点和关键点第23页
    3.2 合成记录第23-28页
        3.2.1 单井标定第24页
        3.2.2 连井线标定第24-28页
    3.3 断层解释第28-32页
        3.3.1 断层检测和解释第28-30页
        3.3.2 断层平面组合第30-31页
        3.3.3 断层特征第31-32页
    3.4 层位解释第32-33页
    3.5 构造图第33-38页
        3.5.1 时间域构造图第33-35页
        3.5.2 深度域构造图第35-38页
第4章 井上裂缝观察第38-49页
    4.1 岩心观察与描述第38-40页
    4.2 成像测井分析第40-43页
        4.2.1 成像测井裂缝识别描述第40-42页
        4.2.2 裂缝产状统计分析第42-43页
    4.3 常规测井响应特征第43-47页
        4.3.1 曲线归一化第44-45页
        4.3.2 深浅电阻率响应特征第45-46页
        4.3.3 密度和中子孔隙度响应特征第46-47页
    4.4 裂缝与岩性关系分析第47-49页
第5章 基于叠后地震资料的裂缝预测第49-75页
    5.1 应力场模拟和裂缝预测第49-54页
        5.1.1 基本原理第49-50页
        5.1.2 应力场应用流程第50-51页
        5.1.3 应力场模拟结果分析第51-54页
    5.2 地震相和裂缝预测第54-62页
        5.2.1 基本原理第54-55页
        5.2.2 波形分类第55-57页
        5.2.3 地震相解释第57-59页
        5.2.4 地震相解释质量控制第59-62页
    5.3 拟声波反演第62-75页
        5.3.1 敏感参数分析第62-63页
        5.3.2 拟声波曲线构建第63-66页
        5.3.3 初始模型建立第66-68页
        5.3.4 反演结果分析第68-71页
        5.3.5 平面图提取第71-75页
第6章 基于叠前地震资料的裂缝预测第75-89页
    6.1 各向异性预测裂缝原理第75-77页
    6.2 方位角道集划分第77-79页
        6.2.1 地震采集覆盖分析第77页
        6.2.2 方位角道集划分原则第77-78页
        6.2.3 方位角道集划分方案第78-79页
    6.3 岩石物理模型正演第79-80页
    6.4 裂缝方向预测结果第80-83页
    6.5 裂缝密度预测结果第83-89页
第7章 主要认识及结论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致谢第95-96页
附录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塔北北部英买7-牙哈地区寒武—奥陶系油气藏流体包裹体研究
下一篇:沁水盆地南部15号煤储层物性特征及地质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