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曲线模型的锚杆受力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前言 | 第10-12页 |
| 1.2 锚杆的技术特点与分类 | 第12-14页 |
| 1.2.1 锚杆的技术特点 | 第12页 |
| 1.2.2 锚杆的分类 | 第12-14页 |
| 1.3 锚杆荷载传递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 1.3.1 锚杆荷载传递机理的研究历史 | 第14-18页 |
| 1.3.2 锚杆荷载传递机理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第2章 锚杆抗拔承载机理及其荷载传递模型分析 | 第21-33页 |
| 2.1 锚杆的结构 | 第21页 |
| 2.2 锚杆抗拔承载机理 | 第21-27页 |
| 2.2.1 锚杆杆体与注浆体相互作用机理 | 第22-24页 |
| 2.2.2 锚杆注浆体与岩土体相互作用机理 | 第24-25页 |
| 2.2.3 锚杆的破坏模式 | 第25-26页 |
| 2.2.4 讨论 | 第26-27页 |
| 2.3 常用锚杆荷载传递模型 | 第27-33页 |
| 2.3.1 常用锚杆荷载传递模型 | 第27-30页 |
| 2.3.2 讨论 | 第30-33页 |
| 第3章 基于双曲线模型的锚杆受力分析 | 第33-44页 |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 3.2 锚杆荷载传递非线性微分方程 | 第34-37页 |
| 3.2.1 锚杆荷载传递基本方程 | 第34-35页 |
| 3.2.2 双曲线模型建立 | 第35-37页 |
| 3.3 荷载传递的有限差分法解答 | 第37-39页 |
| 3.3.1 有限差分法 | 第37-38页 |
| 3.3.2 荷载传递的有限差分法解答 | 第38-39页 |
| 3.4 算例验证 | 第39-41页 |
| 3.5 受力分析 | 第41-43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锚杆抗拔承载力数值模拟分析 | 第44-53页 |
| 4.1 综合剪切刚度系数对锚固效果的影响 | 第44-46页 |
| 4.2 锚固体直径对锚固效果的影响 | 第46-48页 |
| 4.3 极限抗剪强度对锚固效果的影响 | 第48-51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5章 路堑边坡锚固工程实例分析 | 第53-63页 |
| 5.1 工程概况 | 第53-55页 |
| 5.1.1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 第53-55页 |
| 5.1.2 边坡防护措施 | 第55页 |
| 5.2 锚杆设计方案 | 第55-56页 |
| 5.2.1 锚杆的设计流程 | 第55页 |
| 5.2.2 锚杆的现场施工 | 第55-56页 |
| 5.3 锚杆的抗拔力检测试验 | 第56-63页 |
| 5.3.1 检测目的 | 第56页 |
| 5.3.2 检测方法 | 第56-57页 |
| 5.3.3 实测资料 | 第57-59页 |
| 5.3.4 检测结果的验证 | 第59-63页 |
| 结语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