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表 | 第15-16页 |
数学符号表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9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7-18页 |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8-26页 |
1.2.1 高能效功率消耗模型 | 第18-20页 |
1.2.2 能效定义及非理想电路功率消耗的影响 | 第20-21页 |
1.2.3 无线中继协作传输方法 | 第21-25页 |
1.2.4 研究现状总结 | 第25-26页 |
1.3 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26-28页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8-29页 |
第二章 高斯信道与两跳中继高斯信道传输方法 | 第29-40页 |
2.1 高斯信道传输方法 | 第29-31页 |
2.1.1 系统模型 | 第29-30页 |
2.1.2 问题建模 | 第30-31页 |
2.1.3 最优功率分配 | 第31页 |
2.2 两跳中继高斯信道传输方法 | 第31-36页 |
2.2.1 系统模型 | 第31-33页 |
2.2.2 问题建模 | 第33-34页 |
2.2.3 最优功率分配 | 第34-35页 |
2.2.4 渐近性能分析 | 第35-36页 |
2.3 数值结果及分析 | 第36-39页 |
2.3.1 平均功率限制对比系统吞吐率 | 第37-38页 |
2.3.2 信道增益对比系统吞吐率 | 第38-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协作中继高斯信道传输方法 | 第40-63页 |
3.1 系统模型 | 第40-43页 |
3.1.1 信号模型 | 第40-42页 |
3.1.2 功率消耗模型 | 第42-43页 |
3.2 直连链路传输 | 第43-44页 |
3.3 中继辅助传输 | 第44-51页 |
3.3.1 问题建模 | 第44-45页 |
3.3.2 四种备选功率分配 | 第45-49页 |
3.3.3 次优功率分配与系统吞吐率 | 第49-51页 |
3.4 协作中继最优功率分配 | 第51-55页 |
3.4.1 最优功率分配 | 第51-54页 |
3.4.2 渐近性能分析 | 第54-55页 |
3.5 数值结果与分析 | 第55-62页 |
3.5.1 平均功率限制对比系统吞吐率 | 第56-57页 |
3.5.2 信道增益对比协作中继系统吞吐率 | 第57-59页 |
3.5.3 非理想电路功率消耗对比协作中继系统吞吐率 | 第59-61页 |
3.5.4 最优传输区域 | 第61-6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协作缓冲中继高斯信道传输方法 | 第63-86页 |
4.1 系统模型 | 第63-66页 |
4.1.1 信号模型 | 第64-65页 |
4.1.2 功率消耗模型 | 第65-66页 |
4.2 问题建模与初步结果 | 第66-69页 |
4.2.1 问题建模 | 第66-67页 |
4.2.2 初步结果 | 第67-69页 |
4.3 最优功率分配 | 第69-75页 |
4.3.1 中继节点功率充足 | 第70-71页 |
4.3.2 中继节点功率不足 | 第71-75页 |
4.4 最小缓冲大小分析 | 第75-79页 |
4.5 数值结果与分析 | 第79-85页 |
4.5.1 平均功率限制对比系统吞吐率 | 第80-82页 |
4.5.2 信道增益对比协作缓冲中继系统吞吐率 | 第82-83页 |
4.5.3 平均功率限制对比最小缓冲大小 | 第83-8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两跳中继衰落信道与两跳缓冲中继衰落信道传输方法 | 第86-111页 |
5.1 两跳中继衰落信道传输方法 | 第86-94页 |
5.1.1 信号模型 | 第86-87页 |
5.1.2 功率消耗模型 | 第87-88页 |
5.1.3 问题建模 | 第88-90页 |
5.1.4 最优功率分配与传输指示变量 | 第90-93页 |
5.1.5 最优Lagrange乘子与系统吞吐率 | 第93-94页 |
5.2 两跳缓冲中继衰落信道传输方法 | 第94-105页 |
5.2.1 信号模型 | 第94-96页 |
5.2.2 功率消耗模型 | 第96-97页 |
5.2.3 问题建模 | 第97-99页 |
5.2.4 最优模式选择与功率分配 | 第99-103页 |
5.2.5 最优Lagrange乘子与系统吞吐率 | 第103-105页 |
5.3 数值结果与仿真分析 | 第105-110页 |
5.3.1 平均功率限制对比系统吞吐率 | 第106-107页 |
5.3.2 平均信道增益比对比系统吞吐率 | 第107-108页 |
5.3.3 平均信道增益对比系统吞吐率 | 第108-109页 |
5.3.4 不同仿真时隙数对比系统吞吐率 | 第109-11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11-112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3页 |
附录 | 第123-13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