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木质素两亲聚合物强化木质纤维素酶解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53页
    1.1 研究背景第18-19页
        1.1.1 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性第18页
        1.1.2 木质纤维素转化与利用的必要性第18-19页
    1.2 木质纤维素酶解的研究进展第19-25页
        1.2.1 木质纤维素酶解技术第19-20页
        1.2.2 木质纤维素酶解的影响因素第20-21页
        1.2.3 木质纤维素酶解的强化技术第21-25页
    1.3 木质素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第25-26页
    1.4 木质素对木质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第26-30页
        1.4.1 木质素对木质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第26-28页
        1.4.2 木质素与纤维素酶之间的相互作用第28-29页
        1.4.3 木质素磺酸钠对木质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第29页
        1.4.4 木质素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木质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第29-30页
    1.5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第30-31页
    1.6 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的简介第31-34页
        1.6.1 QCM-D的工作原理第31-32页
        1.6.2 QCM-D在木质纤维素酶解领域的应用第32-34页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第34-37页
        1.7.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34-35页
        1.7.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5-36页
        1.7.3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53页
第二章 木质素聚氧乙烯醚两亲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第53-73页
    2.1 引言第53页
    2.2 实验原料与方法第53-57页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53-54页
        2.2.2 KL-PEG的合成第54页
        2.2.3 KL-PEG的纯化第54-55页
        2.2.4 KL-PEG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5页
        2.2.5 KL-PEG的溶解性能测试第55页
        2.2.6 KL-PEG的Zeta电位测试第55页
        2.2.7 KL-PEG的表面张力测试第55页
        2.2.8 KL-PEG的临界聚集浓度CAC测定第55-56页
        2.2.9 KL-PEG中木质素含量的测定第56页
        2.2.10 KL-PEG的酚羟基含量测定第56页
        2.2.11 KL-PEG的分子量分布测试第56页
        2.2.12 烯酰吗啉悬浮剂的制备第56-57页
        2.2.13 烯酰吗啉悬浮剂的粒径测试第57页
        2.2.14 烯酰吗啉悬浮剂的悬浮率测试第57页
        2.2.15 烯酰吗啉悬浮剂的流变性能测试第57页
    2.3 KL-PEG的合成原理第57-58页
    2.4 KL-PEG的纯化原理第58页
    2.5 KL-PEG的红外谱图分析第58-60页
    2.6 KL-PEG的物化性质第60-62页
        2.6.1 KL-PEG的溶解性能第60页
        2.6.2 KL-PEG的Zeta电位第60-61页
        2.6.3 KL-PEG的表面张力第61页
        2.6.4 KL-PEG的临界胶束浓度CAC第61-62页
    2.7 KL-PEG的组成结构第62-67页
        2.7.1 环氧氯丙烷与PEG摩尔比的影响第63-66页
        2.7.2 PEG与KL质量比的影响第66-67页
        2.7.3 PEG链长的影响第67页
    2.8 KL-PEG对烯酰吗啉悬浮剂分散性能的影响第67-68页
    2.9 KL-PEG对烯酰吗啉悬浮剂流变性能的影响第68-70页
    2.10 本章小结第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第三章 木质素聚氧乙烯醚强化木质纤维素酶解及其机理第73-102页
    3.1 引言第73-74页
    3.2 实验原料与方法第74-76页
        3.2.1 实验原料第74页
        3.2.2 EHL-PEG的合成第74-75页
        3.2.3 EHL-PEG的表征第75页
        3.2.4 酶解第75页
        3.2.5 木质素膜的制备第75-76页
        3.2.6 纤维素膜的制备第76页
        3.2.7 QCM-D测试第76页
        3.2.8 动态光散射(DLS)测试第76页
        3.2.9 AFM测试第76页
    3.3 EHL-PEG的分子结构对微晶纤维素和玉米秸秆酶解效率的影响第76-80页
        3.3.1 EHL-PEG的结构组成表征第76-77页
        3.3.2 不同PEG链长的EHL-PEG第77-78页
        3.3.3 不同PEG含量的EHL-PEG第78-79页
        3.3.4 不同重均分子量Mw的EHL-PEG第79-80页
    3.4 EHL-PEG强化木质纤维素酶解的环境适用性第80-84页
        3.4.1 EHL-PEG对玉米秸秆的酶解效率的影响第80页
        3.4.2 酶载量对玉米秸秆的酶解效率的影响第80-82页
        3.4.3 EHL-PEG对Celluclast 1.5L酶解微晶纤维素和玉米秸秆的影响第82页
        3.4.4 在不同缓冲液pH条件下,EHL-PEG对玉米秸秆的酶解效率的影响第82-84页
        3.4.5 EHL-PEG对玉米秸秆高固酶解效率的强化作用第84页
    3.5 EHL-PEG强化木质纤维素酶解的机理第84-90页
        3.5.1 EHL-PEG对不同木质素含量的木质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第84-85页
        3.5.2 EHL-PEG对纤维素酶在木质素膜上无效吸附的影响第85-87页
        3.5.3 EHL-PEG对强烈搅拌后的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第87-88页
        3.5.4 EHL-PEG对纤维素酶聚集和分散的影响第88-89页
        3.5.5 EHL-PEG强化木质纤维素酶解的机理第89-90页
    3.6 EHL-PEG强化纤维素酶解的机理第90-96页
        3.6.1 纤维素酶在纤维素膜上的吸附/酶解过程第90-91页
        3.6.2 纤维素酶在纤维素膜上的吸附动力学第91-92页
        3.6.3 纤维素膜的酶解动力学及其结构变化第92-94页
        3.6.4 EHL-PEG强化纤维素酶解的机理第94-96页
    3.7 本章小结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2页
第四章 木质素磺酸钠聚氧乙烯醚强化木质纤维素酶解及其调控第102-116页
    4.1 引言第102页
    4.2 实验原料与方法第102-103页
        4.2.1 实验原料第102-103页
        4.2.2 LS-PEG合成第103页
        4.2.3 LS-PEG的表征第103页
        4.2.4 酶解第103页
    4.3 LS-PEG的分子结构对微晶纤维素和玉米秸秆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03-108页
        4.3.1 LS-PEG的结构组成第103-104页
        4.3.2 LS-PEG对玉米秸秆的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04-105页
        4.3.3 不同PEG链长的LS-PEG第105页
        4.3.4 不同PEG含量的LS-PEG第105-107页
        4.3.5 不同重均分子量Mw的LS-PEG第107-108页
    4.4 CTAB调控LS-PEG强化木质纤维素酶解效率及其机理第108-112页
        4.4.1 CTAB添加量对LS-PEG强化玉米秸秆的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08-110页
        4.4.2 LS-PEG和CTAB对玉米秸秆的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10页
        4.4.3 酶载量对玉米秸秆的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10页
        4.4.4 CTAB强化LS-PEG对玉米秸秆高固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10-112页
        4.4.5 CTAB强化LS-PEG对木质纤维素酶解效率的机理第112页
    4.5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6页
第五章 木质素磺酸钠强化木质纤维素酶解的调控第116-131页
    5.1 引言第116页
    5.2 实验原料与方法第116-118页
        5.2.1 实验原料第116-117页
        5.2.2 LS的分级与表征第117页
        5.2.3 酶解第117页
        5.2.4 表面电荷测试第117页
        5.2.5 QCM-D测试第117-118页
        5.2.6 DLS测试第118页
        5.2.7 表面张力测试第118页
    5.3 LS-CTAB强化木质纤维素的酶解效率第118-120页
        5.3.1 LS-CTAB对玉米秸秆的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18页
        5.3.2 酶载量对玉米秸秆的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18-119页
        5.3.3 LS-CTAB对玉米秸秆高固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19-120页
    5.4 LS-CTAB强化纤维素酶解效率的作用机理第120-128页
        5.4.1 CTAB添加量对LS强化微晶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20-121页
        5.4.2 CTAB强化不同级份LS对微晶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21-122页
        5.4.3 不同烷基链长的CnTAB调控LS强化微晶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22-123页
        5.4.4 不同pH条件下CTAB调控LS强化微晶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23-124页
        5.4.5 CTAB调控LS强化纤维素酶解效率的作用机理第124-128页
    5.5 本章小结第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1页
第六章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强化木质纤维素酶解第131-148页
    6.1 引言第131-132页
    6.2 实验原料与方法第132-133页
        6.2.1 实验原料第132页
        6.2.2 酶解第132-133页
        6.2.3 表面电荷测试第133页
        6.2.4 SDS-CTAB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第133页
    6.3 CTA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强化木质纤维素酶解第133-138页
        6.3.1 不同烷基链长的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nTAB对微晶纤维素酶解效率和纤维素酶表面电荷的影响第133-135页
        6.3.2 不同pH条件下CTAB对微晶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35页
        6.3.3 CTAB对不同纤维素酶酶解微晶纤维素的强化作用第135-136页
        6.3.4 CTAB对玉米芯高固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36-137页
        6.3.5 酶载量对玉米芯高固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37页
        6.3.6 CTAB对不同预处理法松木和桉木的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37-138页
    6.4 SDS-CTAB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强化木质纤维素酶解第138-144页
        6.4.1 SD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微晶纤维素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38页
        6.4.2 CTA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调控SDS对玉米秸秆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38-139页
        6.4.3 不同摩尔比组成的SDS-CTAB对玉米秸秆的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39-141页
        6.4.4 SDS-CTAB对玉米秸秆高固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41-142页
        6.4.5 不同酶载量条件下SDS-CTAB对玉米秸秆的酶解效率的影响第142页
        6.4.6 SDS-CTAB强化木质纤维素酶解效率的机理第142-144页
    6.5 本章小结第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48页
结论与展望第148-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0-154页
致谢第154-155页
附件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咔咯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DNA作用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下一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吸附分离机理及功能化的计算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