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2.1 智能家庭系统的国外现状 | 第9页 |
1.2.2 智能家庭系统的国内现状 | 第9-10页 |
1.3 设计目标与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1.3.1 本论文中的系统设计 | 第10-11页 |
1.3.2 本系统中的上位机通信方案设计 | 第11页 |
1.4 本论文的组织架构 | 第11-1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2-14页 |
第2章 智能系统的相关概念及技术基础 | 第14-24页 |
2.1 智能家庭系统的Zigbee技术综述 | 第14页 |
2.2 智能家庭系统的Zigbee协议栈 | 第14-15页 |
2.2.1 智能系ZigBec网系设论通协议栈 | 第14页 |
2.2.2 智能系统Zigbee网络的长处 | 第14-15页 |
2.3 智Zig Bec网系设论通议的规则 | 第15-23页 |
2.3.1 智能家庭系统的紫峰协议的构建 | 第15-22页 |
2.3.2 智能系统紫峰协议的NodeType | 第22页 |
2.3.3 智ZigBec网系设论通用的拓展架构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智能F家庭S系统的H硬板D设计 | 第24-30页 |
3.1 Zigbee节点模块的硬件设计 | 第24-28页 |
3.1.1 Zigbee芯片的选择 | 第25页 |
3.1.2 Zigbee节点收发模块的设计 | 第25-27页 |
3.1.3 节点模块的天线设计 | 第27-28页 |
3.2 Zigbee节点的测试指标 | 第2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4章 智能家庭系统的网关GW设计 | 第30-38页 |
4.1 数据中心模块的设计 | 第30-31页 |
4.2 ARM芯片S3C2410的设计要点 | 第31-32页 |
4.3 数据ZigBec网系设论通外部电路板设计 | 第32-36页 |
4.3.1 电源电路设计 | 第32-33页 |
4.3.2 复位电路设计 | 第33页 |
4.3.3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 | 第33-36页 |
4.4 数Zig Bec网系设论通助电路设计 | 第3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5章 智能系统的数据出口设计 | 第38-44页 |
5.1 数据Zig Bec网系S设论通OSII的特征概述 | 第38页 |
5.2 数据网关OUTSYSSOFT系统软件UCOS需要迁移的部分 | 第38-42页 |
5.2.1 网关系统软件OS-CPU. H文件部分的设计 | 第40页 |
5.2.2 网关系统软件OS.CPU. C文件部分的设计 | 第40-42页 |
5.2.3 网关系统软件OS.CPU.A. ASM文件部分的设计 | 第4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6章 智能家庭系统的实现 | 第44-58页 |
6.1 Zig Bee协议应用程序设计 | 第44-48页 |
6.1.1 控制中心节点软件设计 | 第44-46页 |
6.1.2 系统中Zigbee的NET的Router节点软件设计 | 第46-48页 |
6.2 数据中心模块和上位机模块的通信模块软件的设计 | 第48-51页 |
6.2.1 地址解析协议协议的实现 | 第49页 |
6.2.2 网际协议的实现 | 第49-51页 |
6.3 利用Sockets开发的上位机显示界面软件的设计 | 第51-54页 |
6.4 系统各个模块测试和总体测试 | 第54-57页 |
6.4.1 Zigbee无线网络的组网测试 | 第54-56页 |
6.4.2 Zigbee模块与数据出口模块的接口检测 | 第56-57页 |
6.4.3 数据出口模块与上位机连接检查 | 第5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