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记文学的历史性与虚构性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7页 | 
| 一、研究缘由 | 第9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 第一章 传记文学历史性与虚构性的理论辨析 | 第17-32页 | 
| 第一节 传记文学的概念 | 第17-20页 | 
| 第二节 传记文学中历史性与虚构性的关系 | 第20-32页 | 
| 一、传统史学观照下的历史性与虚构性问题 | 第21-23页 | 
| 二、现代转型背景下的历史性与虚构性问题 | 第23-27页 | 
| 三、后现代语境下的历史性与虚构性问题 | 第27-32页 | 
| 第二章 传记文学的历史性呈现 | 第32-39页 | 
| 第一节 实录性传统 | 第32-35页 | 
| 第二节 传记文学的历史性叙事方式 | 第35-39页 | 
| 一、概略性叙事 | 第36-37页 | 
| 二、外聚焦叙事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传记文学的虚构性呈现 | 第39-50页 | 
| 第一节 虚构性倾向 | 第39-41页 | 
| 第二节 传记文学的虚构性叙事方式 | 第41-50页 | 
| 一、心理虚构 | 第41-43页 | 
| 二、对话虚构 | 第43-45页 | 
| 三、细节虚构 | 第45-47页 | 
| 四、事件虚构 | 第47-50页 | 
| 第四章 传记文学的未来走向:轻历史重虚构 | 第50-60页 | 
| 第一节 传记小说的兴起及原因 | 第50-54页 | 
| 第二节 传记小说与传记文学的关系 | 第54-56页 | 
| 第三节 传记小说的基本特征 | 第56-60页 | 
| 一、主体意识的彰显 | 第56-57页 | 
| 二、审美意识的彰显 | 第57-58页 | 
| 三、戏谑意识的彰显 | 第58-60页 | 
| 结语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