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内外关于地方政府合作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外关于科技创新合作的研究 | 第15-17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8-19页 |
1.4 研究设计 | 第19-2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7页 |
1.4.2.1 社会网络分析法 | 第20-22页 |
1.4.2.2 扎根理论 | 第22-25页 |
1.4.2.3 话语分析 | 第25-27页 |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核心概念界定与成都经济区案例的引入 | 第29-37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2.1.1 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 | 第29-30页 |
2.1.2 核心——边缘理论 | 第30-31页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第31-33页 |
2.2.1 地方政府 | 第31-32页 |
2.2.2 府际协议 | 第32-33页 |
2.3 成都经济区概述 | 第33-37页 |
2.3.1 成都经济区案例选择的说明 | 第33-34页 |
2.3.2 成都经济区合作发展概述与地方政府合作实践梳理 | 第34-36页 |
2.3.2.1 成都经济区发展历程 | 第34-35页 |
2.3.2.2 成都经济区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合作实践梳理 | 第35-36页 |
2.3.3 成都经济区区域内各地方政府发展定位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成都经济区地方政府间科技创新的合作结构特征分析 | 第37-60页 |
3.1 成都经济区科技创新合作历程回顾与梳理 | 第37-39页 |
3.1.1 成都经济区科技创新合作历程回顾 | 第37页 |
3.1.2 成都经济区科技创新合作梳理 | 第37-39页 |
3.2 成都经济区地方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整体结构特征分析 | 第39-52页 |
3.2.1 府际协议的编码 | 第40-47页 |
3.2.2 成都经济区地方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整体结构特征 | 第47-52页 |
3.3 成都经济区内地方政府参与科技创新合作活跃程度分析 | 第52-55页 |
3.4 成都经济区地方政府间科技合作的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 第55-58页 |
3.4.1 府际协议的网络化数据处理 | 第55-56页 |
3.4.2 府际协议的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 第56-58页 |
3.4.2.1 府际协议合作的紧密程度分析 | 第57页 |
3.4.2.2 府际协议网络中心性分析 | 第57-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成都经济区核心—边缘区域典型地方政府参与科技创新合作的动机分析 | 第60-83页 |
4.1 话语分析的引入 | 第60-62页 |
4.1.1 话语文本的基本构成结构 | 第60-61页 |
4.1.2 话语分析的具体操作策略 | 第61-62页 |
4.2 成都经济区地方政府间参与科技创新合作的话语分析 | 第62-81页 |
4.2.1 基于话语文本的合作网络分析 | 第62-67页 |
4.2.1.1 成都经济区科技创新合作参与主体的网络结构 | 第63-64页 |
4.2.1.2 成都经济区科技创新合作参与主体的网络结构分析 | 第64-67页 |
4.2.2 成都经济区地方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的整体内容分析 | 第67-72页 |
4.2.2.1 编码的说明 | 第67-71页 |
4.2.2.2 研究中扎根理论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 第71-72页 |
4.2.3 成都经济区核心—边缘区域地方政府参与科技创新合作的动机分析 | 第72-81页 |
4.2.3.1 成都经济区核心区域政府政府参与科技创新合作的动机分析 | 第74-80页 |
4.2.3.2 成都经济区边缘区域地方政府参与科技创新合作的动机分析 | 第80-8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五章 成都经济区核心——边缘区域参与科技创新合作的动机验证 | 第83-92页 |
5.1 成都经济区内核心地域参与科技创新合作的动机验证 | 第83-90页 |
5.1.1 成都参与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的动机验证 | 第83-85页 |
5.1.2 德阳参与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的动机验证 | 第85-87页 |
5.1.3 绵阳参与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的动机验证 | 第87-89页 |
5.1.4 乐山市参与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的动机验证 | 第89-90页 |
5.2 成都经济区内边缘地区参与科技创新合作的动机验证 | 第90-9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8页 |
6.1 结论 | 第92-97页 |
6.1.1 成都经济区地方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结构特征分析结论 | 第92-94页 |
6.1.2 成都经济区地方政府参与科技创新合作的动机分析结论 | 第94-95页 |
6.1.3 地方政府参与科技创新合作的政策建议 | 第95-97页 |
6.2 展望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
附件一 成都经济区地方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的府际协议二模网络矩阵 | 第106-108页 |
附件二 成都经济区科技创新合作参于主体二模网络矩阵(部分显示) | 第108-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