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连续深梁试验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连续深梁试验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2 国内连续深梁试验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 连续深梁理论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3.1 压杆-拉杆模型 | 第14-15页 |
1.3.2 塑性上限分析法 | 第15-16页 |
1.3.3 三参数运动学理论 | 第16-17页 |
1.4 各国现行规范对连续深梁的相关规定 | 第17-19页 |
1.4.1 中国规范 | 第17页 |
1.4.2 ACI 318-11 | 第17-18页 |
1.4.3 CSA A23.3-04 | 第18页 |
1.4.4 EC2 | 第18-19页 |
1.4.5 总结 | 第19页 |
1.5 连续深梁非线性有限元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1.6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钢筋混凝土连续深梁受剪试验数据库 | 第21-30页 |
2.1 混凝土强度转换关系 | 第21-22页 |
2.2 数据库筛选准则 | 第22页 |
2.3 钢筋混凝土连续深梁受剪试验数据库 | 第22-23页 |
2.4 主要参数分布及分析 | 第23-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基于数据库的规范评价 | 第30-45页 |
3.1 概述 | 第30-31页 |
3.2 对中国规范中受剪承载力公式的评估及修正 | 第31-35页 |
3.2.1 中国规范中的深受弯构件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31页 |
3.2.2 对中国规范受剪承载力公式的评价 | 第31-34页 |
3.2.3 对中国规范受剪承载力公式中 λ 取值的修正 | 第34-35页 |
3.3 对美国规范中STM的评价及修正 | 第35-43页 |
3.3.1 STM承载力的确定 | 第35-38页 |
3.3.2 STM节点高度的确定 | 第38-39页 |
3.3.3 STM混凝土有效抗压强度的确定 | 第39-40页 |
3.3.4 对STM的评价 | 第40-41页 |
3.3.5 对STM中 β_s取值的修正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腹筋对连续深梁受剪承载力影响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45-64页 |
4.1 概述 | 第45-47页 |
4.2 混凝土断裂-塑性本构模型 | 第47-50页 |
4.3 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50-55页 |
4.3.1 试验组试件简介 | 第50-52页 |
4.3.2 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2页 |
4.3.3 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52-55页 |
4.4 腹筋对连续深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 | 第55-62页 |
4.4.1 腹筋对验证组构件受剪承载力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2 腹筋对模拟组构件受剪承载力的影响及规范对比 | 第56-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深梁受剪机理分析 | 第64-70页 |
5.1 剪跨比对连续梁受剪机理的影响 | 第64-67页 |
5.2 腹筋配筋形式对连续深梁受剪机理的影响 | 第67-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