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CO氧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1 非贵金属催化剂 | 第10-12页 |
1.2.2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2-13页 |
1.3 甲醛氧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3.1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13-14页 |
1.3.2 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 | 第14-16页 |
1.4 提高贵金属使用效率的方法 | 第16-20页 |
1.4.1 纳米限域 | 第17-18页 |
1.4.2 双金属催化剂 | 第18-20页 |
1.5 选题目的及思路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22-28页 |
2.1 仪器设备与原料试剂 | 第22-23页 |
2.1.1 仪器设备 | 第22页 |
2.1.2 原料试剂 | 第22-23页 |
2.2 催化剂表征 | 第23-25页 |
2.2.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3-24页 |
2.2.2 N_2吸附脱附分析 | 第24页 |
2.2.3 CO程序升温脱附 | 第24页 |
2.2.4 程序升温还原 | 第24-25页 |
2.2.5 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 | 第25页 |
2.2.6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25页 |
2.3 催化活性评价 | 第25-28页 |
2.3.1 CO氧化活性测试 | 第25-26页 |
2.3.2 甲醛氧化活性测试 | 第26-28页 |
第3章 Pd@SiO_2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28-44页 |
3.1 催化剂制备 | 第28-30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42页 |
3.2.1 催化剂的形貌特征 | 第30-32页 |
3.2.2 XRD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3.2.3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 第33-34页 |
3.2.4 Pd粒径大小及表面积分析 | 第34-35页 |
3.2.5 催化剂的CO活性评价 | 第35-38页 |
3.2.6 Pd@SiO_2-RM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38-41页 |
3.2.7 Pd@SiO_2-RM催化剂的抗水稳定性测试 | 第41-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PtNi/KCC-1 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4-57页 |
4.1 PtNi/KCC-1 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44-45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6页 |
4.2.1 催化材料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 | 第45-46页 |
4.2.2 XRD结果讨论 | 第46-47页 |
4.2.3 CO氧化活性评价 | 第47-49页 |
4.2.4 催化材料的形貌表征 | 第49-52页 |
4.2.5 XPS结果讨论 | 第52-53页 |
4.2.6 Pt_7Ni_3/KCC-1 与Pt_7Ni_3/NM-SiO_2对比 | 第53-55页 |
4.2.7 KCC-1 的载体效应分析 | 第55-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稀土La_2O_3改性Pt/T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室温甲醛氧化性能研究 | 第57-68页 |
5.1 催化剂制备 | 第57-58页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66页 |
5.2.1 甲醛氧化活性结果 | 第58-59页 |
5.2.2 比表面积及孔径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2.3 XRD表征结果 | 第60-61页 |
5.2.4 Pt粒径大小测试分析 | 第61-63页 |
5.2.5 催化剂的XPS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5.2.6 Pt/3%La-TiO_2催化剂的稳定性测试 | 第65-66页 |
5.2.7 整体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测试 | 第6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页 |
6.2 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