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我国公司对外担保法律适用的现状 | 第13-21页 |
(一)我国公司对外担保制度的立法演进 | 第13-18页 |
1.1993年《公司法》对公司对外担保的规定 | 第13-15页 |
2.2005年《公司法》对公司对外担保的规定 | 第15-18页 |
(二)我国公司对外担保的司法现状 | 第18-21页 |
1.公司对外担保案件的裁判结果统计 | 第18-20页 |
2.《合同法解释(二)》实施前后法院的裁判路径 | 第20-21页 |
二、公司对外担保效力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第21-27页 |
(一)公司对外担保效力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二)公司对外担保效力法律适用中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 | 第23-27页 |
1.立法对违法对外担保的效力缺乏具体规定 | 第23页 |
2.法律未明确规定第三人是否有审查义务 | 第23-24页 |
3.法律对担保决议机关的规定过于简洁模糊 | 第24-27页 |
三、公司对外担保效力法律适用的应然选择 | 第27-51页 |
(一)公司法第16条的性质及其调整对象 | 第27-36页 |
1.公司法的属性 | 第27-28页 |
2.公司法第16条的调整对象——公司内部担保决议 | 第28-30页 |
3.公司法第16条的性质分析 | 第30-36页 |
(二)公司对外担保中担保权人的审查义务 | 第36-51页 |
1.担保债权人履行审查义务的合理性 | 第37-47页 |
2.担保债权人履行审查义务的标准 | 第47-51页 |
四、公司违法对外担保的效力分析 | 第51-63页 |
(一)公司章程规定禁止对外担保时担保合同之效力 | 第51-52页 |
1.章程能否禁止公司对外担保 | 第51-52页 |
2.章程规定禁止对外担保时担保合同之效力 | 第52页 |
(二)违反章程中对外担保的规定时担保合同之效力 | 第52-55页 |
1.股东(大)会代替董事会作出决议时的担保合同之效力 | 第53-54页 |
2.董事会代替股东(大)会作出决议时的担保合同之效力 | 第54页 |
3.担保数额违反了章程规定时担保合同之效力 | 第54-55页 |
(三)公司章程对公司担保事项未规定时担保合同之效力 | 第55-63页 |
1.公司章程对对外担保未作规定时公司的担保能力 | 第55-57页 |
2.章程对对外担保未作规定时担保决议机关的确定 | 第57-60页 |
3.章程对公司对外担保未作规定时担保合同之效力 | 第60-63页 |
五、完善公司对外担保制度的建议 | 第63-67页 |
(一)明确规定违法对外担保的效力 | 第63页 |
(二)完善违法对外担保的责任追究机制 | 第63-64页 |
(三)建立健全对外担保的第三人审查机制 | 第64-65页 |
(四)完善公司章程关于对外担保的规定 | 第65页 |
(五)优化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