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风险管理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海关风险管理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1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及结构图 | 第15页 |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论文的研究特色 | 第16-17页 |
第2章 海关进出口商品风险管理的概念界定与基本框架 | 第17-30页 |
2.1 海关风险管理的内涵 | 第17-24页 |
2.1.1 风险及海关风险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2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 第18-19页 |
2.1.3 海关风险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 第19-20页 |
2.1.4 海关进出口商品风险管理的内容及流程 | 第20-24页 |
2.2 海关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 第24-26页 |
2.3 海关进出口商品风险管理的作用和原则 | 第26-29页 |
2.3.1 海关实施风险管理的作用 | 第26-27页 |
2.3.2 海关实施风险管理的原则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发达国家海关风险管理的实践与启示 | 第30-37页 |
3.1 发达国家海关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 第30-33页 |
3.1.1 美国海关 | 第30-31页 |
3.1.2 荷兰海关 | 第31-32页 |
3.1.3 澳大利亚海关 | 第32页 |
3.1.4 日本海关 | 第32-33页 |
3.2 我国海关风险管理发展的启示 | 第33-36页 |
3.2.1 在设计理念、管理思路上寻求新的突破 | 第33-34页 |
3.2.2 在机制框架、人员配置上落实科学规划 | 第34-35页 |
3.2.3 在管理机制、方法手段上实现优化创新 | 第35-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R海关进出口商品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37-47页 |
4.1 R海关业务基本情况及特点 | 第37-38页 |
4.2 R海关进出口商品通关监管的风险点 | 第38-40页 |
4.2.1 R海关进出口商品风险点的表现 | 第38-39页 |
4.2.2 R海关进出口商品风险点的来源 | 第39-40页 |
4.3 R海关进出口商品风险管理现状及特点 | 第40-46页 |
4.3.1 R海关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 | 第40-41页 |
4.3.2 R海关风险管理的制度依据 | 第41-42页 |
4.3.3 R海关风险管理的工具 | 第42-44页 |
4.3.4 R海关进出口商品风险管理工作的流程 | 第44-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R海关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7-56页 |
5.1 R海关进出口商品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7-51页 |
5.1.1 R海关部分关员不适应风险管理方法 | 第47-48页 |
5.1.2 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权责不匹配、配合不顺畅 | 第48-49页 |
5.1.3 风险管理工具不能完全满足实战要求 | 第49-50页 |
5.1.4 现行海关风险管理的覆盖面较窄 | 第50页 |
5.1.5 风险管理部门一线管理人员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 第50-51页 |
5.1.6 管理能力滞后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 第51页 |
5.2 R海关进出口商品风险管理不力的负面影响 | 第51-52页 |
5.2.1 影响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 | 第51页 |
5.2.2 通关效率降低,社会风险增多 | 第51-52页 |
5.2.3 海关腐败案件屡禁不绝 | 第52页 |
5.3 R海关进出口商品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52-55页 |
5.3.1 进出口商品风险管理理念尚未完全形成 | 第52-53页 |
5.3.2 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 | 第53页 |
5.3.3 进出口商品风险管理法制建设滞后 | 第53-54页 |
5.3.4 风险管理人力资源严重匮乏 | 第54页 |
5.3.5 外部执法环境较为复杂 | 第54-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加强R海关进出口商品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56-64页 |
6.1 全面贯彻进出口商品风险管理理念 | 第56页 |
6.2 加强进出口商品风险管理法制建设 | 第56-57页 |
6.3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工作组织结构 | 第57-58页 |
6.4 理顺风险管理工作全流程各环节运行机制 | 第58-61页 |
6.4.1 实现风险信息共享 | 第58页 |
6.4.2 明晰各部门风险分析的工作定位 | 第58-59页 |
6.4.3 理顺处置作业运行途径 | 第59-60页 |
6.4.4 健全工作绩效统计 | 第60-61页 |
6.5 整合完善风险管理技术资源 | 第61-62页 |
6.5.1 风险管理大系统的定位 | 第61页 |
6.5.2 建立集中统一的风险管理数据库 | 第61页 |
6.5.3 整合各风险管理系统 | 第61-62页 |
6.6 加强风险管理业务人力资源建设 | 第62页 |
6.6.1 提高一线关员业务能力 | 第62页 |
6.6.2 建设风险管理专家队伍 | 第62页 |
6.7 加强行政互助和风险信息资源共享 | 第62-63页 |
6.8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