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微博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 第13-36页 |
第一节 微博是高度社会化的传播平台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微博客产生的背景与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5-21页 |
一、微博客产生的背景 | 第15-16页 |
二、微博客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6-21页 |
第三节 国内微博现状分析 | 第21-36页 |
一、国内微博竞争格局 | 第21-28页 |
二、国内主要门户微博产品比较 | 第28-36页 |
第二章 微博的传播学解读 | 第36-84页 |
第一节 微博用户:传播主体与受众的结合 | 第37-50页 |
第二节 微博传播内容 | 第50-68页 |
一、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及与友人的互动 | 第52页 |
二、经典段子、哲理警句、幽默图文及专业性的微博 | 第52页 |
三、新闻、媒体热点 | 第52-56页 |
四、企业社会化营销 | 第56-59页 |
五、微博问政 | 第59-62页 |
六、微公益 | 第62-64页 |
七、微博求职招聘 | 第64-65页 |
八、微博举报 | 第65-66页 |
九、微博外交 | 第66-68页 |
第三节 微博传播方式:多渠道,裂变式传播 | 第68-73页 |
一、多渠道传播:随时随地传播信息 | 第68-69页 |
二、高效的裂变式传播与分级传播 | 第69-73页 |
一、微博的裂变式传播 | 第69-71页 |
二、微博的分级传播——从分众传播到大众传播 | 第71-73页 |
第四节 微博传播效果分析 | 第73-84页 |
一、对受众的传播效果:心理需求的满足 | 第73-80页 |
二、对社会的传播效果 | 第80-84页 |
第三章 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障碍 | 第84-96页 |
第一节 当前微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84-93页 |
一、传播主体上存在的问题 | 第84-85页 |
二、传播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 第85-91页 |
三、传播效果中存在的问题 | 第91-93页 |
第二节 国内微博发展中的障碍 | 第93-96页 |
一、政策障碍 | 第93-94页 |
二、同质化严重 | 第94页 |
三、监管难度大 | 第94-95页 |
四、盈利模式不清晰 | 第95页 |
五、微博认证与运行机制欠缺 | 第95-96页 |
第四章 微博问题的应对策略与发展趋势 | 第96-103页 |
第一节 微博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 第96-98页 |
一、建立以意见领袖与"转发中间人"为核心的微博用户自我纠错机制 | 第96页 |
二、实行第三方核实,即传统媒体的介入机制 | 第96页 |
三、积极顺应舆情,成功引导网络舆论 | 第96-97页 |
四、运营平台的舆情监测技术与用户参与核实的结合 | 第97页 |
五、建立公民新闻的管理责任机制 | 第97页 |
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 第97页 |
七、微博媒体素养的实施:从理念到行为 | 第97-98页 |
第二节 微博的发展趋势 | 第98-103页 |
一、技术发展趋势 | 第99-100页 |
二、商业发展趋势 | 第100页 |
三、微博与传统媒体结合,发挥最佳信息传播效果 | 第100-103页 |
结语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