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1 创意园区发展背景 | 第8页 |
1.1.2 对工业遗产保护改造的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1.3.1 创意产业 | 第10页 |
1.3.2 工业遗产 | 第10页 |
1.3.3 更新改造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1 理论与案例分析 | 第11页 |
1.4.2 方法归纳阐述 | 第11页 |
1.4.3 工程项目实践 | 第11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1-14页 |
第2章 创意园区改造在当下城市语境的发展研究 | 第14-23页 |
2.1 当代城市设计观的发展背景 | 第14-16页 |
2.1.1 当代城市设计观念发展初期-功能主义到系统主义 | 第14-15页 |
2.1.2 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关注–类型学与场所理论 | 第15页 |
2.1.3 城市更新运动与人文主义的城市设计观 | 第15-16页 |
2.1.4 当代城市设计观总结和思考 | 第16页 |
2.2 我国城市更新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2.3 创意产业园区在当代城市语境中的发展 | 第17-18页 |
2.4 工业遗产改造创业园区的意义和价值 | 第18-19页 |
2.5 创意产业园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6 典型工业遗产改造创意园区案例分析 | 第20-2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工业遗产改造创意产业园区设计策略研究 | 第23-44页 |
3.1 创意产业园区类型 | 第23-26页 |
3.1.1 按开发模式分类 | 第23页 |
3.1.2 按照改造形式分类 | 第23-26页 |
3.2 功能置换-创意产业园区空间类型分析 | 第26-28页 |
3.3 城市语境下的改造策略 | 第28-43页 |
3.3.1 城市肌理的延续方式 | 第28-31页 |
3.3.2 空间营造方法 | 第31-36页 |
3.3.3 表皮策略 | 第36-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武汉红T创意园区概念设计实践 | 第44-63页 |
4.1 背景阐述 | 第44-47页 |
4.1.1 武汉城市概况 | 第44-45页 |
4.1.2 项目区位与相关背景 | 第45-47页 |
4.2 改造模式与项目定位 | 第47-48页 |
4.3 基地现状分析 | 第48-53页 |
4.3.1 基地概况 | 第48页 |
4.3.2 基地内部状况: | 第48-49页 |
4.3.3 基地内现有景观资源 | 第49页 |
4.3.4 建筑现状分析: | 第49-53页 |
4.4 总体规划 | 第53-57页 |
4.4.1 场地设计 | 第53-57页 |
4.4.2 景观规划 | 第57页 |
4.5 外部空间设计策略 | 第57-60页 |
4.5.1 人流动线 | 第57-58页 |
4.5.2 多层次的外部空间营造策略 | 第58-60页 |
4.5.3 加建建筑单体的设计 | 第60页 |
4.6 表皮更新策略 | 第60-61页 |
4.7 武汉红T创意园区改造项目实践总结 | 第61-6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3-64页 |
5.1 创意园区项目设计实践的思考 | 第63页 |
5.2 前景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66-67页 |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