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墓祭礼俗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5页 |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0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5页 |
| 一、墓祭的起源和流变 | 第15-24页 |
| (一)墓祭的起源 | 第15-19页 |
| 1.文献中的墓地祭祀 | 第16-17页 |
| 2.考古发现的墓上建筑与祭祀坑 | 第17-19页 |
| (二)墓上建筑的演变 | 第19-21页 |
| 1.高大坟丘蔚然成风 | 第19-20页 |
| 2.墓上的“享堂” | 第20-21页 |
| 3.陵旁设寝 | 第21页 |
| (三)墓祭的由俗至礼 | 第21-24页 |
| 1.依陵设庙 | 第21-22页 |
| 2.庙墓之争 | 第22-24页 |
| 3.陵之崇,庙之杀也 | 第24页 |
| 二、两汉墓祭的内容 | 第24-37页 |
| (一)帝王陵寝祭祀 | 第25-30页 |
| 1.日祭与时祭 | 第25-26页 |
| 2.帝王不定时亲祭 | 第26-28页 |
| 3.上陵之礼 | 第28-30页 |
| (二)上层贵族祭祀 | 第30-35页 |
| 1.汉代墓地祠堂 | 第30-31页 |
| 2.上层贵族祠祭的时间 | 第31-33页 |
| 3.上层豪族祠祭的内容 | 第33-34页 |
| 4.上层贵族祠祭的政治功能 | 第34-35页 |
| (三)汉代民间墓祭 | 第35-37页 |
| 1.民间祠堂祭祀 | 第35-36页 |
| 2.民间露祭 | 第36页 |
| 3.民间墓祭的教化功能 | 第36-37页 |
| 三、墓祭地位提升的原因 | 第37-47页 |
| (一)礼崩乐坏、权力下逮 | 第38页 |
| (二)社会结构的转变 | 第38-39页 |
| (三)血缘与天命 | 第39-41页 |
| (四)灵魂不灭的生死观 | 第41-42页 |
| (五)强化的孝道关怀 | 第42-44页 |
| (六)厚葬之风盛行 | 第44-46页 |
| (七)豪族的崛起 | 第46-47页 |
| 结语 | 第47-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