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网架结构论文

大空间异形网架混合结构行波效应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我国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第10-11页
    1.3 地震动的空间效应第11-14页
        1.3.1 地震动的特性第11-12页
        1.3.2 地震动的空间变异性第12-14页
    1.4 行波效应的研究现状第14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选定和有限元分析理论第16-24页
    2.1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选定第16-17页
        2.1.1 概述第16页
        2.1.2 分析软件的选择第16-17页
        2.1.3 建模方法概述第17页
    2.2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第17-20页
        2.2.1 概述第17-18页
        2.2.2 基本原理第18-19页
        2.2.3 模态分析在SAP2000中的实现与分析方法第19-20页
    2.3 反应谱分析的基本理论第20-21页
        2.3.1 概述第20页
        2.3.2 基本原理第20-21页
        2.3.3 反应谱分析方法在SAP2000中的实现第21页
    2.4 时程分析的基本理论第21-23页
        2.4.1 概述第21-22页
        2.4.2 直接积分法第22页
        2.4.3 模态积分法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多点地震输入下的时程分析第24-33页
    3.1 多点地震输入时程分析方法第24-26页
        3.1.1 绝对位移输入法第24页
        3.1.2 大刚度法第24-25页
        3.1.3 大质量法第25-26页
    3.2 大质量法的应用第26-28页
        3.2.1 大质量法取值确定方法第26页
        3.2.2 在SAP2000中大质量法的应用流程第26-27页
        3.2.3 多点输入时程工况的定义第27-28页
    3.3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第28-31页
        3.3.1 地震波的选取第28-29页
        3.3.2 地震波的调整第29-31页
    3.4 视波速的选取第31页
    3.5 结构阻尼设置第31-32页
    3.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大空间异形网架混合结构三维模型建立第33-47页
    4.1 结构三维模型建立第33-42页
        4.1.1 工程概况第33页
        4.1.2 计算模型第33-42页
    4.2 模态分析结果第42-45页
    4.3 模型瑞利阻尼计算和相位差计算第45-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考虑行波效应下结构的地震响应研究第47-73页
    5.1 单向地震激励下的结构响应研究第47-57页
        5.1.1 EL-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响应分析第47-51页
        5.1.2 唐山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响应分析第51-53页
        5.1.3 兰州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响应分析第53-56页
        5.1.4 三种地震波单向激励多点输入下结构响应比较第56-57页
    5.2 两向地震激励下的结构响应研究第57-66页
        5.2.1 EL-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响应分析第57-60页
        5.2.2 唐山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响应分析第60-62页
        5.2.3 兰州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响应分析第62-65页
        5.2.4 三种地震波两向激励多点输入下结构响应比较第65-66页
    5.3 单向激励与两向激励多点输入下结构响应对比第66-70页
        5.3.1 不同激励多点输入下框架柱内力影响对比第66-67页
        5.3.2 不同激励多点输入下网架杆件内力影响对比第67-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3页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及获奖情况第79-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宝鸡市地源热泵建筑应用的资源评价
下一篇: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管与节能优化信息化平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