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和胃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1-23页 |
1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 第11-17页 |
1.1 病名归属 | 第11-12页 |
1.2 病因病机 | 第12-13页 |
1.3 辨证分型 | 第13-14页 |
1.4 中医治疗 | 第14-17页 |
2 西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 第17-23页 |
2.1 流行病学调查 | 第17-18页 |
2.2 发病机制 | 第18-20页 |
2.3 西医治疗 | 第20-23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3-50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3-27页 |
1.1 病例选择 | 第23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23-26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26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26页 |
1.5 剔除标准 | 第26页 |
1.6 脱落标准 | 第26-27页 |
1.7 中止标准 | 第2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2.1 病例分组 | 第27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27-28页 |
2.3 观察指标 | 第28页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8-29页 |
2.5 安全性评价 | 第29-30页 |
2.6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定标准 | 第30页 |
2.7 统计学方法 | 第30页 |
3 结果 | 第30-36页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第30-31页 |
3.2 疗效比较 | 第31-36页 |
3.3 安全性评价 | 第36页 |
3.4 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 | 第36页 |
4 讨论 | 第36-50页 |
4.1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 第36-37页 |
4.2 组方分析 | 第37-39页 |
4.3 温阳和胃方的药性古考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39-43页 |
4.4 胃动素与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 第43页 |
4.5 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4.6 关于脾胃虚寒证的现代认识 | 第45-47页 |
4.7 导师对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认识 | 第47-48页 |
4.8 不足与展望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附录 | 第57-62页 |
缩略词表或索引 | 第62-63页 |
综述 | 第63-72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