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历史及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4 文章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固体中声载波信号传输理论研究 | 第17-31页 |
2.1 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基本特性 | 第17-20页 |
2.1.1 均匀各向同性固体中的声波 | 第17-18页 |
2.1.2 声波在固体中传播时的衰减 | 第18-20页 |
2.1.3 声波在固体边界处的反射和折射 | 第20页 |
2.2 超声波换能器特性及匹配分析 | 第20-25页 |
2.2.1 超声波 | 第20-21页 |
2.2.2 超声波换能器特性 | 第21-22页 |
2.2.3 换能器的阻抗匹配分析 | 第22-25页 |
2.3 次级声波的形成及消除方法分析 | 第25-28页 |
2.3.1 次级声波形成机理分析 | 第25-27页 |
2.3.2 次级声波消除方法分析 | 第27-28页 |
2.4 系统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28-30页 |
2.4.1 信号传输系统模型建立 | 第28页 |
2.4.2 超声波固体信道模型分析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声载波信号传输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 | 第31-55页 |
3.1 系统硬件设计 | 第31-43页 |
3.1.1 硬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31-33页 |
3.1.2 STM32F407及外围电路设计 | 第33-36页 |
3.1.3 超声波换能器驱动电路设计 | 第36-37页 |
3.1.4 超声波接收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第37-43页 |
3.2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3-54页 |
3.2.1 系统软件工程组织结构 | 第43-45页 |
3.2.2 系统软件整体工作流程 | 第45-46页 |
3.2.3 系统启动及初始化 | 第46-47页 |
3.2.4 信号发送软件模块设计 | 第47-50页 |
3.2.5 信号接收软件模块设计 | 第50-53页 |
3.2.6 串口调试模块设计 | 第53-5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次级声波消除及调制解调系统设计与仿真 | 第55-71页 |
4.1 基于系统辨识和均衡器的次级声波消除方案设计与仿真 | 第55-63页 |
4.1.1 整体方案设计 | 第55-57页 |
4.1.2 模型参数辨识与阶次判定 | 第57-59页 |
4.1.3 主声波路径和次级声波路径传递函数辨识 | 第59-61页 |
4.1.4 次级声波消除方法Simulink仿真 | 第61-63页 |
4.2 基于2FSK的调制解调系统仿真设计与实现 | 第63-70页 |
4.2.1 2FSK调制解调原理 | 第63-65页 |
4.2.2 2FSK仿真实现 | 第65-67页 |
4.2.3 2FSK调制解调系统实现 | 第67-7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系统调试及结果分析 | 第71-81页 |
5.1 系统调试 | 第71-74页 |
5.1.1 硬件调试 | 第71-73页 |
5.1.2 软件调试 | 第73-74页 |
5.2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74-80页 |
5.2.1 系统测试 | 第74-76页 |
5.2.2 结果分析 | 第76-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1-83页 |
6.1 总结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6页 |